• 首页
  • 热点
  • 资讯
  • 财经
  • 要闻
  • 经济
  • 快讯
  • 科技
  • 滚动
  • 行业
  • 教育
logo
  • 中陕网首页 >
  • 中陕网 > 资讯 >
  • 正文

焦点观察:飞天圆梦丨奋进在航天强国的金色航道上——记中国航天“远望6号”测量船

2022-11-02 16:58:58 来源:新华网

航天梦,中国梦。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了加快建设航天强国的目标任务。在我们由航天大国迈向航天强国的征途上,远望号船队是一支不可或缺的海上力量。而随着中国人探索宇宙的步伐不断加快,越走越远的远望号船队,早已成为了航行大洋的“中国名片”。


(资料图)

航行中的远望6号船

远望6号船组织向祖国再见仪式

精测妙控的“太空千里眼”

“本次任务是二十大后,我们远望人的首次任务,绝对不容有失。”任务部署会上,远望6号船党委书记尹学宏掷地有声地说道。

2022年10月31日,搭载空间站“梦天实验舱”的长征五号B遥四运载火箭点火升空,瞬间点燃了国人激情的同时也绷紧了远望6号船科技人员的神经。

“胖五”带着中国人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的伟大梦想,一路向着太阳升起的方向飞来。距离发射场万里之外,咸湿的太平洋季风裹挟着浪花拍打着等候在预定海域的远望6号航天测量船。

“我们是唯一的海上测控点,‘接力棒’绝不能在我们手中出现任何问题!”在任务开始前,远望6号船副船长刘童岭对科研人员做了最后动员。

对于一位参加过50多次海上测控任务的老远望人来说,他明白“唯一”二字不仅是组织赋予远望6号船这支海上测控王牌的“金字招牌”,更是上级对于远望6号船的高度信任和认可。

汗水在额头汇聚成珠,静静等待在大洋中的远望人终于盼来了那束期盼已久的“光”!

信号第一次跳动,主操作手胡金辉就稳稳地“抓”住了它。后续一连串动作,如行云流水一般展开。一组组数据、信息、画面在不停处理、交换。精细的指标参数化作电波,穿越茫茫大洋向着祖国的方向汇聚。

“长江6号发现目标。”在普通人看来只是一句简单的口令,但对于远望人而言,却是在操作台上数以万次的反复演练。

“都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我们的主操作手胡金辉,为了将中国星抓的更牢,在台下的苦练何止十年。”谈起自己的爱将,刘童岭的眼中闪烁着光芒。

主操作手的表现直接关系任务成败。左手控制“方位”,右手控制“俯仰”,两者结合相当于一手画圈、一手画方,为控制天线精准捕捉目标,操作手们需要两手极度娴熟而紧密的配合,枯燥且极具考验的练习时常让人双臂发酸、两眼发花,但为了练成“左右互搏”的绝技,操作手需要对自己进行“魔鬼特训”,十多年的练习已经让胡金辉的双手布满老茧。

想要牢牢抓住飞翔的“星”就要最大限度的熟悉设备,十多年如一日,爬高下低从最底层的驱动机房到最高处的天线,七八层楼的高度胡金辉每日往来多次,平均一年要走坏两双工作靴。

在刘童岭深情的叙述中,记者耳边传来了“长江6号跟踪结束。”的调度口令,远望6号船以无可挑剔的表现完成了此次海上测控任务。任务成功了,但参试人员并没有放松心中紧绷的那根弦。大家明白,上了远望号,就只有两种状态——执行任务和准备任务。

时刻准备着,是远望人向祖国许下的承诺,而百分之百的任务成功率,则是远望儿郎向祖国交回的胜利答卷。自远望号船队首征太平洋以来,远望人已经圆满执行了254次海上测控任务,数十年来远望人坚守初心使命,勠力创新超越,实现了从0到1,从1到254的一次次历史突破和重大跨越。

远望6号船积极做好各项任务准备

科技人员任务前参加演练

勇攀高峰的“海上科学城”

1980年5月18日,我国首枚远程运载火箭从戈壁大漠腾空而起,准确落入南太平洋预定海域。远望号船及时捕获目标,进行全弧段跟踪测量,任务取得了圆满成功。远望号从此为世人所熟知。

在远望号船的建造过程中,科技人员把航天测控、航海气象、船舶动力、远洋通信等领域的最新技术集于一身,因此远望号船也被国人亲切的称为“海上科学城”。

曾经“海上科学城”的称呼是远望人引以为傲的光环,但随着科技发展的日新月异,特别是进入科技井喷时代,“海上科学城”的光环却一度成为了新船员们的压力和负担。如何让“海上科学城”的光环更加闪亮,是时代赋予远望人的新使命。

“你愿意坐冷板凳吗?”

面对这样的提问,相信没有人会回答愿意。

但这个问题就像我国在研制“两弹一星”时,组织问邓稼先是否愿意一辈子隐姓埋名一样。远望人像航天老前辈一样,坚定地回答了“愿意!”

“UXB”是远望6号船上的一座天线雷达,从设备安装完毕到第一次执行测控任务,这期间整整度过了6年。漫长的6年与其说是一段等待的时光,倒不如说是一个“磨剑”的过程。

UXB作为深空探测设备,其特点是频率高,探测距离远,但相应的波束就变得特别窄,为了提高捕捉效率,就对科技人员的各项能力素质有了更高的要求。为了尽快掌握设备,科研人员们加班加点,而研原理,进厂房,问专家,已经成为了必修课。设备应用日趋成熟,但等待的时光却分外难熬。是金子终会等来闪光时刻,远望6号船UXB雷达岗位上的科技人员等来了证明自己的机会。

2020年7月23日,全球目光聚焦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的序幕拉开。远望6号船就是此次海上测控最为关键的一环。

当长征五号火箭托举着中国人“望”得更远的梦想起飞,远望6号船作为陆海接力测控的第一棒及时发现并精准捕获目标,用满分表现完成了测控任务。

“众多雷达天线中,UXB雷达就像是一把狙击枪,让我们精准地命中了10环。”虽然时间已经过去了近两年,但作为任务的参与者测控部门工程师魏连魁至今记忆犹新。

只有平时铸剑砺器,方能用时一剑封喉。科研工作并不是一蹴而就,想要取得成功,不仅需要耐心,恒心,有时甚至要坐“冷板凳”,但为了让“海上科学城”的招牌更闪亮,远望人义无反顾地说了“我愿意”。

有人在“冷板凳”上做出了大成绩,也有人在无奈中扔掉了“拐杖”。

船舶出海的传统是带上动力“保驾师傅”,可“保驾师傅”不仅要额外支出工资,最为关键的是,船员们每天打交道的设备,只会用不会修,真到了关键时刻,如果没有厂所师傅,远望人又该靠谁?而除此外,会用不会修的尴尬也让“海上科学城”的含金量大打折扣。因此早在十余年前,远望6号船就开始了“零保驾”改革,并且取得了成功。

十多年过去了,青丝变白发,当年主动扔掉“拐杖”的中青年骨干也已经到了退休的年龄。如何再次扔掉老师傅这根“拐杖”成为了现任轮机长胡存需要解决的问题。

“学习的氛围很重要,老船员愿意教,新船员愿意学。新船员在老船员的帮带下成长迅速。”在船上此前举行的轮机业务竞赛中,多名95后科研人员攻下了老师傅的“山头”一举夺魁后,轮机长胡存已经逐渐打消了不能第二次扔掉“拐杖”的疑虑。

赢老师傅,不仅要有勇气,更要有本事!为了尽快熟悉业务,新船员王恒就和数万米的管道较上了劲。

为了摸清每一条管线的走向,王恒走遍了船上所有的舱室。而出海以后通信中断,遇到技术难题,除了翻书咨询,就只剩下拨打越洋电话“求救”。因为时差原因,为了不打扰已经退休的老船员,王恒只能选择“船时”的深夜拨打电话。短短的半年时间,王恒的业务笔记就已经记了两大本。而功夫不负有心人,以他为代表的95后远望人,已经逐渐担起了部门技术的大任。

赢,兴奋的不只是年轻人。对于老水手们来说,在自己即将离开之际,看到岗位后继有人,这样的心情又岂是兴奋可以形容的。对于远望6号船的船员来说,大家都无比重视“海上科学城”的含金量,为了让这张名片能够继续在海天之间闪耀,以80后90后为主体的科研队伍已经担起了时代赋予的重任,新一代“海上科学城”正在激荡的春风中,扬帆起航。

远望6号船是我国自主设计研制的第三代航天远洋测量船。

远望6号船船照。

科研人员释放探空气球。

扎根大洋的“深蓝守望者”

碧波万里,星辰大海。美轮美奂的海上美景让人陶醉,群星闪耀的璀璨夜空令人向往,但在蓝色疆场之上虽然看不见刀光剑影却也却时刻暗藏风险。

好望角,位于位于非洲大陆的南端是印度洋和大西洋的交汇处,这里常年涛声如雷、巨浪排空,有的航海家甚至称此处为“风暴角”、“死亡角”。

2020年下半年,远望6号船为执行某重大航天测控任务,就两次经过好望角,而在此期间远望6号船还担负着为远望号船队开辟新航路的光荣使命。

“还晕吗?”

时任远望6号船航海长的赵虹一向爽朗,此刻严肃的向航海员涂超提出问题。

面色惨白的涂超,倔强的把“不晕”两字还未说完,就已经吐在了随身携带的塑料袋中。此刻,边吐边工作已经成为部分船员必须要面对的现实。因为,现在整条船都在“刀尖上跳舞”,没有任何人敢有丝毫大意。

时间回到几天前,因为不断有低压生成,海况将变得极其恶劣,原本科研人员研究决定在两次气旋之间绕行好望角,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新的气旋不断生成,远望号船将直面狂风巨浪,避无可避。

任务不等人,时间不等人,为了在规定时间内赶到预定海域,艺高人胆大的远望航海人做出了一个大胆决定,沿岸航行。

危机四伏的好望角海面上,远望6号船缓慢的破浪前行。虽然离岸较近风浪会稍小,但海底礁石情况也会因海面变浅而变得极为复杂。对于初次在此航道上航行的远望6号船驾驶员来说,任何一个细微的错误都有可能带来触礁的风险,而这样的风险,远望6号船承受不起,中国航天承受不起!

“30多个小时的航行,真的是每一秒都高度紧张。不过付出也是值得的,我们为自己,为兄弟船攒下了经验。那次航程结束,好几条船的航海长都要请我吃饭,说是要让我分享经验。”虽然现在赵虹看起来云淡风轻,但据同事们回忆,30多个小时的高压工作后,他足足瘦了近5斤。而那个倔强说“不晕”的航海员涂超在30多个小时的工作结束后,嘴唇也已然是不见一丝血色。

大西洋的处女航即遭遇罕见大风浪,95后的涂超并没有选择退缩,狂暴的风浪反而更加坚定了他坚守大海的理想。

“危险总要有人去面对,那这个人为什么不是我?我的梦想就是在大海中,守望着祖国的星空。”面对记者,涂超的回答愈发坚定。

大海是勇者的疆场,塑造了远望人坚毅的性格,但在坚强背后,硬汉也有柔情的一面。

嫦娥任务期间,科技人员李玉龙的孩子在玩耍时不慎摔伤,妻子一人带着孩子辗转两个城市治疗。面对妻子的哭泣,李玉龙只能选择坚强。

94天的航程,让这位不到30岁的年轻人,白了鬓角,瘦了整整一大圈。当他再次回到家时,坚强的他抱着孩子,泪水布满了眼眶。

面对如此情景,总是不断有人质疑,认为是苦情。但殊不知,任何的伟大都是在平凡中孕育。

当海上枯燥的生活把美和浪漫吞噬时,每天脚踏实地的人们或许感受不到远望人对祖国的眷恋,以及远望亲属对于航天事业的支持。

仅以远望6号船为例,在过去的2021年,他们就有近一半的时间在大洋中度过,而靠港以后船员们还要面临疫情考验。测量船是集体生活,如果一人失防,那就可能面临全船失守。为确保出海人员绝对健康,数百名船员只能与家人隔栏相望、隔空告别,船员们以惊人的毅力做到了“回国不回家、靠港不下船、亲人不见面”。而远望家属们也以最大的宽容给了远望人最深情的支持。

汽笛声响起,远望人再次告别故乡,浩瀚的大洋,无论是风平浪静,还是疾风骤雨,始终都有一双属于中国人的“火眼金睛”在凝视着苍穹。在国家利益面前,远望人就是祖国最远的目光。

茫茫大洋,一代代远望人把青春和热血洒在了波峰浪谷之间,在追寻星辰大海的航道上,新一代的远望人正在谱写新时代的奋进之歌。(吴斯伟 亓创 马正)

(稿件由新华网和中国卫星海上测控部共同策划)

责任编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为您推荐

  • 焦点观察:飞天圆梦丨奋进在航天强国的金色航道上——记中国航天“远望6号”测量船

    2020年下半年,远望6号船为执行某重大航天测控任务,就两次经过好望角,而在此期间远望6号船还担负着为远望号船队开辟新航路的光荣使命。任务
  • 世界通讯!多国媒体热议梦天实验舱发射和对接成功

    新华社北京11月1日电 综述:多国媒体热议梦天实验舱发射和对接成功
  • 香港18000名中小学生受邀参加“青年穿越故宫之旅”

    11月1日,香港政协青年联会与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合作推出的“青年穿
  • 环球微动态丨牟宗宝:活到老好事办到老

    “有一分热,发一分光。”48年来,新疆阿克苏地区阿克苏市人大代表
  • 技术标准来自一线工人

    10月27日,秋雨绵绵。在湖北省襄阳市老河口市张集镇35千伏变电站,
  • 每日看点!飞天圆梦丨“梦天”“问天”,“合”而不同!

    2022年10月31日,中国空间站梦天实验舱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11月1日凌晨,梦天实验舱成功对接于天和核心舱前向端口,“梦天”正式入列。作为
  • 【全球新要闻】河南11月1日新增本土确诊病例64例、本土无症状感染者295例

    央视网消息:河南卫健委通报,11月1日0—24时,河南省新增本土确诊
  • 每日看点!广东11月1日新增本土确诊病例125例、本土无症状感染者298例

    广东卫健委通报,11月1日0-24时,全省新增本土确诊病例106例(广州7
  • 当前动态:五部门:到2026年我国虚拟现实产业规模超过3500亿元

    记者11月1日从工业和信息化部获悉,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部、文化和
  • 世界速看:国家卫健委:11月1日新增本土确诊病例409例、本土无症状感染者2346例

    中国网11月2日讯 据国家卫健委网站消息,11月1日0—24时,31个省(
  • 环球聚焦:黑龙江新增本土确诊病例12例 新增本土无症状感染者187例

    中新网11月2日电 据黑龙江省卫健委网站消息,11月1日0-24时,黑龙
  • 重庆新增本土确诊病例13例 新增本土无症状感染者3例

    中新网11月2日电 据重庆市卫健委网站消息,11月1日0—24时,重庆市
  • 今日热门!中老铁路老挝段货运站全部投入使用

    新华社万象11月1日电(记者章建华)老挝北部中老铁路孟赛站1日开办
  • 山东新增本土确诊病例4例 新增本土无症状感染者93例

    中新网11月2日电 据山东卫健委微信公众号消息,2022年11月1日0时至
  • 全球讯息:北京11月1日新增28例本土确诊病例和4例本土无症状感染者

    中国网11月2日讯 据北京市卫健委网站消息,11月1日0时至24时,北京
  • 环球热消息: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准许特朗普暂不提交税表

    中新社华盛顿11月1日电 (记者 沙晗汀)美国联邦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
  • 从商业卫星到社交媒体,西方科技公司深度介入俄乌冲突

    从2月24日开始的俄乌军事冲突曾被外界认为会“速战速决”,然而8个
  • 上海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筹备工作,全力推进216项重点任务 落实落细进博会城市服务保障

    “东方之约”,再度将至。11月5日至10日,第五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
  • 全球播报:北方大部分地区供暖在即 今冬能源保供形势怎么样

    今冬能源保供形势怎么样北风起,寒意浓。进入11月份,北方大部分地
  • 垃圾遍地、居民安全难保障…业主想换物业为何那么难

    ● 种种不满之下,不少居民提出更换物业服务公司。然而,更换物业
  • 长三角前三季度经济“成绩单”出炉 消费呈回暖态势

    中新社杭州11月1日电 (钱晨菲)浙江官方11月1日发布前三季度经济运
  • 今日热搜:11月长江中下游地区干旱仍将持续或发展

    中新社北京11月1日电 (记者 陈溯)中国国家减灾委员会办公室、应急
  • 今日热讯:原子钟、太阳翼……探访梦天实验舱背后的“硬科技”

    新华社北京11月1日电 题:原子钟、太阳翼……探访梦天实验舱背后的
  • 全球头条:韩国:悼念踩踏事故遇难者

    韩国政府把10月30日至11月5日定为全国哀悼期,不少民众走进设在首尔广场首尔图书馆正门前的集体焚香所,为遇难者献花默哀。
  • 河南省省长赴富士康郑州科技园指导疫情防控

    中新社郑州11月1日电 近期,河南省会郑州及富士康郑州科技园的新冠
  • 外交部:中国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同各国加强科技创新合作

    国家统计局日前发布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创新指数达到264 6,比上年
  • 环球时讯:外交部:期待中国空间站成为全人类太空之家

    11月1日,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主持例行记者会。有记者提问,中国空间
  • 新华时评:美国国会山的“股神”们

    新华社北京11月1日电 题:美国国会山的“股神”们新华社记者李蓉
  • 当前短讯!美媒:美国学生在校期间无法感到安全 每一天都面临枪支暴力威胁

    美媒:美国学生在校期间无法感到安全 每一天都面临枪支暴力威胁 -
  • 环球通讯!外交部:奉劝少数西方国家放下教师爷的架子

    当地时间10月31日,在联合国大会第三委员会会议上,60多个国家做共
  • 【天天新要闻】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将举行

    本报北京10月31日电  (记者张璁)记者从2022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
  • 【焦点热闻】【2022中国有约】勾勒幸福画卷、品味甘甜生活,当老外遇见嘉兴海盐民俗文化之美

    中国日报网11月1日电 (记者 董静)10月31日,“2022中国有约A D
  • 天天快看:国际观察:“长臂管辖”成为美国科技霸权主义新武器

    长期以来,美国以国内法为依据形成“长臂管辖”,成为其域外执法的
  • 天天关注:美国或迎来“最贵感恩节”:面粉涨价超20% 禽流感抬升火鸡价格

    美国民众在一家超市购买打折商品。(资料图)海外网11月1日电据美国
  • 美疾控中心数据显示奥密克戎新亚型在美加速传播

    新华社洛杉矶10月31日电(记者谭晶晶)近期,新冠病毒奥密克戎毒株
  • 环球消息!佩洛西丈夫遇袭 外媒:“美国政治正在溃烂”

    国际在线专稿: 当地时间10月28日,美国国会众议院议长南希·佩洛西
  • 焦点热议:飞天圆梦 | 213秒了解梦天实验舱

    梦天实验舱的气闸舱出舱口主要用于货物,也就是实验载荷的出舱。资源舱后端的这对“翅膀”,是梦天实验舱的大型柔性太阳翼,制造材料和核心舱
  • 全球观热点:飞天圆梦丨中国空间站从这里飞向太空

    10月31日,我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将中国空间站最后一个舱体——
  • 环球速读:飞天圆梦|杨利伟 黄伟芬揭秘航天员选拔要过哪些关

    什么样的人能当航天员。航天员版“野外求生”什么样。载人航天工程副总设计师杨利伟、航天员系统总设计师黄伟芬来揭秘啦。
  • 世界头条:新华全媒+|稻田里点起“两盏灯”——安徽农业绿色发展一线探访

    新华社合肥11月1日电 题:稻田里点起“两盏灯”——安徽农业绿色发
  • 焦点观察:高原铁路人:零部件“变废为宝” 实现节支降耗

    图为配件班组职工正在检查燃油泵电机。 孙义元 摄中新网西宁10月3
  • “黑土粮仓”秋收进行时 “黑色越冬”备明春

    央广网长春11月1日消息(记者郭东隅)深秋,吉林省产粮大县榆树弓棚
  • 今日要闻!江苏无锡:一路向“绿”,让绿色发展释放更多生态红利

    太湖水质藻情创十年来最好水平,连续14年实现安全度夏;2021年,无
  • 离建成又近一步!一张图带你看中国空间站“成长历程”

    10月31日,搭载空间站梦天实验舱的长征五号B遥四运载火箭成功发射。11月1日4时27分,空间站梦天实验舱与空间站组合体在轨完成交会对接。后续,
  • 环球微头条丨2100位老人尝鲜“物业+养老”!江苏探索居家养老新思路,让服务更可及

    清晨,天刚蒙蒙亮,南京市鼓楼区江东街道银城花园小区里,银城怡家
  • 头条焦点:多地公布2023年高考报名时间 京黔甘等地今日报名

    北京市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报名11月1日启动截至目前已有多地明确
  • 出口海外仓贸易增幅超60% 听,跨境电商的“生意经”

    徐 骏作(新华社发)4月14日,江苏省连云港市海州区宁海工业园内一
  • 世界看热讯:钱学森的这些预言,正一个个成为现实

    新华社上海10月31日电(记者潘旭 周琳)2009年10月31日,我国航天
  • 环球观焦点:事关食品、药品以及中小学教材等,11月将有一批新规施行

    中新网北京11月1日电 食品生产经营企业需配备食品安全员、公众用药
  • 环球热消息:国家卫健委:10月31日新增本土确诊病例498例、本土无症状感染者2221例

    中国网11月1日讯 据国家卫健委网站消息,10月31日0—24时,31个省(
  • 【天天新要闻】梦天实验舱成功发射看点

    10月25日,梦天实验舱与长征五号B遥四运载火箭组合体转运至发射塔架。个难点是梦天实验舱交会对接时组合体是“L”构型的非对称构型,与问天实
  • 全球百事通!我科学家揭秘青藏高原东部隆升历史

    四川省稻城亚丁风景区位于青藏高原东部横断山腹地,现今平均海拔370
  • 世界信息:医保电子码让就医更方便

    全国统一医保信息平台建成以来,“互联网+医保服务”不断取得新突破
  • 全球资讯: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解读新修订的妇女权益保障法

    新华社北京10月31日电题:为妇女全面发展提供坚实法治保障——全国
  • 今日热搜:九问“梦天”——详解中国空间站梦天实验舱发射任务

    新华社海南文昌10月31日电 题:九问“梦天”——详解中国空间站梦
  • 梦天实验舱在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 中国空间站建造任务即将完成

    10月31日,搭载梦天实验舱的长征五号B遥四运载火箭,在我国文昌航天

相关推荐

  • 每日看点!广东11月1日新增本土确诊
  • 当前动态:五部门:到2026年我国虚拟
  • 世界速看:国家卫健委:11月1日新增
  • 环球聚焦:黑龙江新增本土确诊病例1
  • 重庆新增本土确诊病例13例 新增本
  • 今日热门!中老铁路老挝段货运站全部
  • 山东新增本土确诊病例4例 新增本土
  • 全球讯息:北京11月1日新增28例本土
  • 环球热消息: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准许
  • 从商业卫星到社交媒体,西方科技公

阅读排行

  • 焦点观察:飞天圆梦丨奋进在航天强国的金色航道上——记中国航天“远望6号”测量船
  • 世界通讯!多国媒体热议梦天实验舱发射和对接成功
  • 香港18000名中小学生受邀参加“青年穿越故宫之旅”
  • 环球微动态丨牟宗宝:活到老好事办到老
  • 技术标准来自一线工人
  • 每日看点!飞天圆梦丨“梦天”“问天”,“合”而不同!
  • 【全球新要闻】河南11月1日新增本土确诊病例64例、本土无症状感染者295例
  • 每日看点!广东11月1日新增本土确诊病例125例、本土无症状感染者298例
  • 当前动态:五部门:到2026年我国虚拟现实产业规模超过3500亿元
  • 世界速看:国家卫健委:11月1日新增本土确诊病例409例、本土无症状感染者2346例

中陕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