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热点
  • 资讯
  • 财经
  • 要闻
  • 经济
  • 快讯
  • 科技
  • 滚动
  • 行业
  • 教育
logo
  • 中陕网首页 >
  • 中陕网 > 资讯 >
  • 正文

主动防御给地球加点“保险”!人类第一次行星防御行动

2022-11-17 16:16:36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李明涛(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研究员)


(相关资料图)

小行星撞地球是小概率事件,但它给地球生物带来的影响却可能是毁灭性的——据猜测,恐龙的灭绝很可能就是由小行星撞地球而引发。此前,人们已经能够测算出小行星的轨道,可以通过望远镜努力找出那些可能给地球带来威胁的“危险分子”。现在,人类保卫地球的能力再进一步:北京时间2022年9月27日,美国“双小行星重定向测试(DART)”任务在距离地球约1100万公里处,以约6.3千米/秒的速度成功击中“狄迪莫斯(Didymos)”双小行星系统中的子星“狄莫弗斯(Dimorphos)”,这标志着人类第一次行星防御任务完成了最关键、难度最高的撞击动作。

小行星撞击,来自太空的威胁

近地小行星是指轨道近日点距离在1.3Au(天文单位,等效日地平均距离,约1.496亿千米)之内的小行星。近地小行星在环绕太阳运行的过程中,受到木星等大行星引力牵引,存在撞击地球的风险。近地小行星撞击是人类社会面临的共同威胁和长期挑战,一旦千米级尺寸的近地小行星撞击地球,不仅会带来巨大的撞击灾难,甚至还会引发气候环境灾变和物种灭绝等严重后果。

根据科学家考证,地球历史上发生了22次不同规模的物种灭绝,至少10次与小行星撞击地球相关。有科学家认为6500万年前,一颗直径10千米的近地小行星撞击北美墨西哥湾地区。巨大的撞击能量,在海底形成一个直径约180千米的陨石坑,大量海底物质被抛射到空中。炽热的撞击溅射物引发了全球森林大火,燃烧的灰烬和溅射尘埃云进入了平流层,遮挡了大部分太阳光,全球温度骤降,植物光合作用受到影响,引发了地球气候环境灾变,最终导致了包括恐龙在内,全球70%的物种灭绝。

这次撞击导致统治地球长达1.6亿年的恐龙退出地球舞台,是地球历史上白垩纪结束和新生代开始的分水岭。也正是这次撞击事件后,体型更小、消耗资源更少的哺乳动物逐渐适应了恶劣的环境,逐步走向地球舞台中央,发展出今天高度发达的人类文明。

即使小尺寸近地小行星撞击地球也可能引发显著危害—2013年,一颗小行星“袭击”了俄罗斯车里雅宾斯克地区,“肇事”小行星的直径仅约18米,但仍然导致了接近1500人受伤、3000栋房屋受损。像这样的近地小行星,在太阳系中有数百万颗,超过99%我们尚未发现。

由此可见,开展行星防御是保卫人类自身、续存人类文明、保卫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必然要求,也是外太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体现。

开启行星防御时代

如何化解小行星撞地球的危险?这是全球天文学家们关注的焦点。“双小行星重定向测试”任务无疑是近年来最具挑战性,也最成功的尝试。这一任务由美国行星防御协调办公室(PDOC)立项支持,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应用物理(APL)实验室负责研制,总投资约3.9亿美元,其撞击器发射重量约为610公斤,于北京时间2021年12月24日搭乘猎鹰9号运载火箭发射。

它的目标是通过在深空环境中实施动能撞击小行星试验,测试动能撞击防御小行星的技术,并通过评估撞击后小行星轨道偏转效果掌握小行星的轨道偏转规律,从而为未来应对近地小行星撞击风险任务设计提供依据。这是人类第一个行星防御验证任务,标志着人类开启行星防御时代,象征意义重大。

难点有很多。“双小行星重定向测试”任务设计最大的挑战之一就是如何准确评估撞击后小行星的轨道偏转效果。要知道,小行星主要由岩石和金属等材料构成,一般直径百米级的近地小行星的重量可达百万吨甚至千万吨,而人造撞击器的重量仅有数百公斤至数千公斤,两者重量相差6~7个数量级,尽管撞击速度接近10千米每秒,但撞击后对小行星的轨道速度改变量可能甚至不足1毫米/秒(mm/s)——以人类现有天文观测能力,还难以在千万公里之外的超远距离,分辨出毫米/秒量级的轨道速度改变量。因此如何准确评估撞击后近地小行星的轨道偏转效果进而认识小行星的轨道偏转规律,是动能撞击试验的关键难题。

“双小行星重定向测试”任务通过选择试验对象为“狄迪莫斯”双小行星系统巧妙地解决了撞击偏转效果评估难题。双小行星系统是太阳系中广泛存在的一种小行星构型,在直径超过300米的小行星中大约15%是双小行星构型或者多小行星构型。在双小行星系统中,子星在主星引力作用下,运行在环绕主星的轨道上。毫米/秒量级的撞击速度改变量虽然不能显著改变小行星环绕太阳运行的轨道,但足以改变子星相对主星的绕转轨道,并导致子星相对主星的绕转周期改变。而子星相对主星的周期性运动会改变其反射的太阳光通量,利用望远镜对双小行星系统开展持续观测,就可以测量双小行星系统亮度的周期性变化,进而精确评估出撞击后双小行星系统的周期变化量。

“狄迪莫斯”双小行星系统中包括两颗小行星,主星“狄迪莫斯”直径约780米,子星“狄莫弗斯”直径约160米,两者距离约1.2千米,共同运行在环绕太阳运行的轨道上。子星“狄莫弗斯”像一台钟表一样,约每11.9小时环绕直径约780米的主星运行一圈。“双小行星重定向测试”任务通过“迎头撞击”改变子星相对主星的绕转轨道,预期使其绕转周期缩短约10分钟。

为了评估撞击效果,詹姆斯·韦布太空望远镜、哈勃太空望远镜、“露西”小行星探测器和“金石”雷达、ATLAS、甚大望远镜等太空和地面望远镜在撞击前后进行了持续观测监测,并进行全球直播。

望远镜获取的大量宝贵的视频和图像资料表明,“双小行星重定向测试”任务撞击器成功击中了目标,撞击试验产生了大量高速溅射物,双小行星系统的亮度瞬间增加10倍以上,在撞击后小行星形成了一条类似彗星“彗尾”的长达上万千米的溅射物“尾巴”,表明撞击试验取得了高度成功,产生了较好的试验效果。持续跟踪监测表明,撞击试验后,双小行星系统的绕转轨道周期从11小时55分缩短至11小时23分,显著超出了预期目标。

除了开展行星防御试验,“双小行星重定向测试”任务还有其他收获——突破了超远程高速撞击制导控制、非合作目标高精度自主导航、暗弱小天体探测识别等关键技术,开展了先进离子推进、卷轴式太阳能帆板等大量新技术试验,具有极强的技术牵引性和带动性,将推动深空探测、空间操作等领域的可持续发展。

例如,“双小行星重定向测试”任务首次开展了新一代离子推进系统在轨试验。离子推进系统具有极高的效率,相比传统化学推进高出一个数量级,被认为是深空探测领域最有前途的推进方式之一。再比如,“双小行星重定向测试”任务还首次在深空环境中开展了柔性卷轴式太阳能帆板试验,可为电推进系统提供充足的能源。这项技术验证的成功将提升小卫星的能源供应能力,极大地提升小卫星探索深空的能力。此外,“双小行星重定向测试”任务还验证了聚光太阳能电池阵列,比传统太阳能电池阵列效率提升3倍,未来或可使得木星等外太阳系行星探测不再需要核电源供电,从而降低任务成本等。

撞击成功,人类并非可以高枕无忧

“双小行星重定向测试”任务成功实施动能撞击小行星试验,开启了人类行星防御征程的第一步,但距离人类能够成功防御小行星尚有很大差距。

首先,“双小行星重定向测试”任务是人类精心设计的一次针对已知目标的试验。“狄迪莫斯”双小行星系统此前已经开展了多年观测,其轨道、大小、自转等数据,人类已经基本掌握。而行星防御真正的场景很可能是面对“突袭”——一颗新发现的、即将撞击地球的小行星。在这种场景下,小行星的轨道等特性可能并不完全确知,能否防御成功仍然需要打个问号。

其次,“双小行星重定向测试”任务撞击对象“狄莫弗斯”直径仅为160米,其主星直径为780米,目标比较大,那么,对于更小尺寸的小行星能否撞击成功尚需要验证。要知道,小行星尺寸越小,其亮度越暗弱,撞击难度也越高。但在短时间内,对地球威胁更大的是大量直径20米~50米级近地小行星,其撞击地球频率更高,能否成功撞击还需要进一步验证。

再次,“双小行星重定向测试”任务并没有直接改变小行星相对地球的位置关系,而实际行星防御场景需要偏转小行星相对地球的轨道,让小行星距离地球更远。“双小行星重定向测试”采用的偏转子星相对主星绕转轨道的间接方式,效果与真实防御场景仍然有较大差别。

最后,以人类目前科技水平,在10年以及更短的预警时间内,动能撞击技术仅能有效偏转直径几十米级近地小行星的轨道,对直径百米级近地小行星,动能撞击技术仍然难以有效偏转其轨道。

保卫地球,仍然任重道远。人类仍然需要创新发展新型防御手段,对持续牵引等防御手段进行综合验证。

在保卫地球的征程中,中国将作出更多贡献。2021年,中国国家航天局局长张克俭在中国航天日上表示:“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中国航天将论证实施探月工程四期、行星探测工程、建设国际月球科研站和近地小行星防御系统,拉开新时代探索九天的新序章。”2022年,中国国家航天局副局长吴艳华介绍,中国将着手构建近地小行星防御系统,并计划在2025年或者2026年实施一次动能撞击防御小行星实验。这意味着中国近地小行星防御系统已经进入实操阶段。

相信未来,中国一定可以在行星防御领域有所作为,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保卫地球生命安全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和中国力量。

《光明日报》( 2022年11月17日16版)

责任编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为您推荐

  • 主动防御给地球加点“保险”!人类第一次行星防御行动

    作者:李明涛(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研究员)小行星撞地球是
  • 全球速读:今年已有17位两院院士履新高校校长

    又有一名两院院士履新大学校长。据“江西组工微讯”微信公众号消息
  • 当前播报:"123456""password" 各国最常用密码是什么?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你的密码是“123456”吗?据英国《每日邮报》1
  • 全球要闻:俄称打击乌能源设施 乌称拦截俄军导弹

    俄罗斯国防部11月16日通报称,俄军对乌方多地军事指挥所和能源设施
  • 发生多起凶杀案、规模空前大罢工,美国大学起风波

    【环球时报特约记者 甄 翔】美国弗吉尼亚大学15日为在2天前枪击案
  • 英媒曝:默多克“明确告诉”特朗普不再支持他竞选美国总统

    【环球网报道见习记者李诗睿】据英国《卫报》15日报道,默多克新闻
  • 世界热点!日本成立首个“动物辩护团”,免费调查动物虐待案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由于虐待动物的相关报道越来越多,日本兵库县
  • 多措并举加大政策支持 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有了新指南

    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有了新指南(锐财经)为中小企业提供小型化、快速
  • 第十四届中国航展闭幕了 这些明星装备还在持续引发热议

    航展闭幕了,这些明星装备还在持续引发热议——第十四届中国航展透
  • 看点:中国提交加强人工智能伦理治理立场文件

    新华社日内瓦11月16日电 中国裁军大使李松16日率团出席在瑞士日内
  • 要闻:快讯!美国共和党拿下众议院控制权,将得到调查拜登的权力

    【环球网报道】法新社刚刚报道称,据多家美国电视新闻网消息,美国
  • 日本部署无人潜航器和无人水面艇,想在东海打造无人作战部队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继部署长航时无人机用于监视东海后,日本政府
  • 中国驻法使馆举办巴黎中法论坛 聚焦新时代中法和中欧关系

    新华社巴黎11月16日电(记者唐霁 孙鑫晶)中国驻法国大使馆15日在
  • 【天天时快讯】美国发射新一代登月火箭 开展无人绕月飞行测试

    新华社洛杉矶11月15日电(记者谭晶晶)美国东部时间16日1时47分(北
  • 火箭院成立65周年 不同“维度”看中国运载火箭

    中新网北京11月16日电 (马帅莎 王莹)从1957年到2022年,65载岁月
  • 天天热讯:民政部发文明确养老机构行政检查不得影响其正常经营活动

    新华社北京11月16日电(记者高蕾)记者16日从民政部了解到,民政部
  • 天天即时看!特朗普宣布再次竞选美国总统

    新华社华盛顿11月15日电(记者孙丁)美国前总统特朗普15日晚宣布将
  • 世界慢阻肺日:警惕!这些是慢阻肺的高危因素

    今年的11月16日是世界慢阻肺日。慢阻肺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慢
  • 环球快看点丨入境人员入境后首次核酸检CT值≥35的人群 大部分是既往感染

    中国疾控中心传防处研究员王丽萍:第一个就是国际的整个疫情情况,病毒变异的情况,以及我们整个对于入境人员管控措施评估的数据,更多的是统
  • 环球今亮点!国内旅游市场再迎利好 加大“一刀切” 层层加码整治力度

    11月15日,文化和旅游部发布《通知》,提出跨省旅游经营活动不再与风险区实施联动管理,加大“一刀切”、层层加码问题整治力度等措施。
  • 视焦点讯!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修订《互联网跟帖评论服务管理规定》发布施行

    近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新修订的《互联网跟帖评论服务管理
  • 追光丨这所小学在防空洞里培养出全国航模冠军

    是一群来自西安的少年 他们曾夺得航模运动的全国冠军 更有意思的是 在一座神秘防空洞里的准备和付出 为他们夺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这一切
  • 【世界播资讯】漫话中国|爱国可以从小事做起

    你可以在自己的岗位上兢兢业业,你可以铭记每一段不容忘却的历史,你可以传承和宣扬我们的文化,你可以善待身边每一个同胞,你可以节约资源助
  • 漫话中国|努力工作的意义

    常有人抱怨,每个月都有三十天左右不想上班。还有人说,若不是为了碎银几两维持生计,谁愿意工作。
  • 快播:印度尼西亚:“和平方舟”号医院船与多国专家线上会诊

    15日,正在印度尼西亚首都雅加达进行友好访问的海军“和平方舟”号医院船,为当地民众提供体检以及专科、手术诊疗等,并与来自科威特、哈萨克
  • 环球观天下!外交部:美方应停止在网络安全问题上不负责任地指责他国

    中国外交部今天(16日)举行例行记者会。会上,有记者问,美国情报
  • 当前观点:【草原牧区行·内蒙古篇⑥】兴安盟——从一个齐晓景到一群“齐晓景”

    【草原牧区行·内蒙古篇⑥】光明日报记者 陈晨“‘美柿’的客人快
  • 世界快报:四川省人大常委会原党组副书记、副主任王铭晖被提起公诉

    中新网11月16日电 据最高检官方微信消息,四川省人大常委会原党组
  • 重点聚焦!两岸各界再次出现呼吁兴建厦金大桥声音 国台办回应

    中新网11月16日电 16日,国台办发言人马晓光表示,“小四通”在技
  • 今年以来我国新开工重大水利工程45项 创历史新高

    新华网北京11月16日电(记者 姚润萍)记者从16日召开的水利部新闻
  • 世界播报:新征程 再出发|【从二十大报告看中国】看命运共同体

    在卢旺达小城卡莫尼,中国农业科技人员培养了5000多名种植技术人才,菌草成为当地摆脱贫困的幸福草……面对人类面临的共同未来,中国愿分享更
  • 乌克兰基辅市长:基辅遭到打击 部分建筑被击中

    当地时间15日下午,乌克兰首都基辅数次传出爆炸声。基辅市市长克利
  • 焦点关注:被指控跟踪用户位置,谷歌花近4亿,与美40州达成“和解”

    【环球时报特约记者 袁自迩】美国多个州的检察长办公室14日证实,
  • 31省份新增本土确诊病例1568例、本土无症状感染者18491例

    中新网11月16日电 据国家卫健委网站消息,11月15日0—24时,31个省
  • 世界微动态丨中方候选人成功当选联合国上诉法庭和争议法庭法官

    中新社联合国11月15日电 第77届联合国大会全会15日举行联合国上诉
  • 当前简讯:今年“气候变迁绩效指标”:台湾位列第57名,排倒数第7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第27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埃及举行,“德国
  • 韩媒:韩美联合司令部迁址,长达69年驻韩美军“龙山时代”宣告结束

    【环球网报道记者 付嘉骏】据韩国《文化日报》15日报道,韩美联合
  • 今年订单额达170亿美元,韩国军火出口爆发式增长背后

    【环球时报特约记者韩雯 环球时报驻韩国特约记者 张佳】11月4日,
  • 特朗普“参选话题”搅动美国,英媒:他重掌白宫机会渺茫

    【环球时报驻美国特约记者 李准】当地时间15日可能成为影响美国政
  • 美科技行业大裁员,规模已超几十万,中企招揽?

    【环球时报驻美国特约记者 郑可 环球时报记者 赵觉珵】亚马逊将
  • “80亿人口日”:联合国呼吁共同推进可持续发展

    中新社联合国11月15日电 (记者 王帆)根据联合国的预测,世界人口
  • 全球快看点丨泽连斯基称已与波兰总统通电话,指责爆炸事件是“俄导弹恐怖袭击”

    【环球网快讯】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当地时间15日深夜在推特上发文透
  • 两国关系紧张之际,拜登和埃尔多安“出人意料”举行会谈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15日,在印尼巴厘岛的G20峰会上,美国总统拜登
  • 日大使:澳大利亚寻求核潜艇,日本可提供专业知识与设施

    据今日俄罗斯电视台(RT)网站14日报道,日本驻澳大利亚大使山上信
  • 焦点热议:台湾鸡蛋再涨价 学生营养午餐全蛋变炒蛋

    中新网11月15日电 综合台湾媒体报道,岛内蛋价不断上涨,台湾餐盒
  • 全球球精选!狮子座流星雨18日迎来极大 历史曾大规模爆发

    中新网南京11月15日电 (记者 杨颜慈)据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15
  • 速讯:中国船长翟墨完成人类首次不停靠环航北冰洋壮举

    翟墨供图中新网北京11月15日电 记者从中国帆船帆板运动协会获悉,
  • 【聚看点】中国10月跨境资金流动保持在合理区间

    中新社北京11月15日电 (记者 夏宾)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下称“外汇
  • 银保监会:三季度末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降至1.66%

    新华社北京11月15日电(记者李延霞)中国银保监会15日发布的数据显
  • 全球热消息:谁偷了大熊猫的毛?|嗨!这里有群幸福鸟

    你见过小鸟用大熊猫的毛发筑成的精致小巢吗?你见过小鸟与小熊猫抢
  • 美研究:美国高谋杀率之下 每179人中就有1人死于谋杀

    海外网11月15日电 据美国福克斯新闻及《纽约邮报》11月14日报道,
  • 【国际漫评】伪善

    一边却“热心”告诫化石燃料对气候变化的危害——丹麦哥本哈根共识研究中心主任约恩·隆博格撰文称,一些国家在正在埃及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
  • 【世界说】美国政治暴力威胁不断扩大 超40%美国人认为未来十年内可能发生内战

    英国新闻杂志《周刊报道》(TheWeek)13日刊登文章称,美国政治暴力事件带来的危险正在不断扩大。
  • 每日头条!全球连线|探访印尼青山产业园建设现场

    位于印度尼西亚中苏拉威西省的青山工业园区是中国印尼综合产业园区
  • 天天热消息:10年自主研发之路造就“会飞的船”

    新华社广州11月15日电(记者 洪泽华 叶挺)在刚刚结束的第十四届
  • 此心安处是吾乡|留学生武夷山下采茶品茗

    心在哪里,家就在哪里。在中国,有许多华侨学生与外国留学生,以立

相关推荐

  • 多措并举加大政策支持 中小企业数
  • 第十四届中国航展闭幕了 这些明星
  • 看点:中国提交加强人工智能伦理治
  • 要闻:快讯!美国共和党拿下众议院
  • 日本部署无人潜航器和无人水面艇,
  • 中国驻法使馆举办巴黎中法论坛 聚
  • 【天天时快讯】美国发射新一代登月
  • 火箭院成立65周年 不同“维度”看
  • 天天热讯:民政部发文明确养老机构行
  • 天天即时看!特朗普宣布再次竞选美

阅读排行

  • 主动防御给地球加点“保险”!人类第一次行星防御行动
  • 全球速读:今年已有17位两院院士履新高校校长
  • 当前播报:"123456""password" 各国最常用密码是什么?
  • 全球要闻:俄称打击乌能源设施 乌称拦截俄军导弹
  • 发生多起凶杀案、规模空前大罢工,美国大学起风波
  • 英媒曝:默多克“明确告诉”特朗普不再支持他竞选美国总统
  • 世界热点!日本成立首个“动物辩护团”,免费调查动物虐待案
  • 多措并举加大政策支持 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有了新指南
  • 第十四届中国航展闭幕了 这些明星装备还在持续引发热议
  • 看点:中国提交加强人工智能伦理治理立场文件

中陕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