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热点
  • 资讯
  • 财经
  • 要闻
  • 经济
  • 快讯
  • 科技
  • 滚动
  • 行业
  • 教育
logo
  • 中陕网首页 >
  • 中陕网 > 资讯 >
  • 正文

热文:【英】 罗思义:一些西方人士对中国经济做失实宣传

2023-01-06 18:20:30 来源:环球时报

随着新的一年到来,分析人士自然而然地将目光转向今年以及未来世界主要经济体的经济前景。如果我们实事求是地加以研究,将会得出清晰的结论:过去三年总体表现远超欧美的中国经济,将在今年进一步加速增长,而西方经济体则将面临增长放缓局面。

然而,一些西方评论人士近来参与到不以事实为基础的宣传中,实在令人感到惊讶。在没有仔细研究经济现实的情况下,他们就公开声称:中国经济面临大问题,与之相比,西方经济体表现优异。比如,美国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就在《纽约时报》上撰文称,中国经济看上去“在未来两三年间将会面临严重问题”。相反,他预测美国经济将会取得成功。由于他无视现实,还存在经济学常识错误,并且这类错误也曾在其他地方反复出现,我们有必要审视2023年世界主要经济体的经济前景。

供我们讨论问题的基础是新冠疫情期间已经发生的事实。疫情期间,中国经济总增速是美国的3倍、欧盟的5倍。从2019年到2022年第三季度,中国经济增长14.3%,美国经济增长4.8%,欧盟经济增长2.8%,而日本国内生产总值则收缩了1.9%。


(资料图片)

2023年,中国经济之所以将进一步加速增长,而西方经济体经济增速将放缓,取决于短期和长期两方面的情况。最重要的短期因素是,过去两年间席卷西方经济体而被中国成功避开的通胀潮。当前的通胀形势意味着,美国和欧盟将在2023年采取紧缩的经济政策,导致经济增速放缓,而中国则有足够多的空间来调控经济。

从2019年12月至2022年11月,中国的通货膨胀率从4.5%下降至1.6%,而美国的通胀率则从2.3%一度猛增至2022年6月9.1%的最高峰,至今仍维持在7.1%的高位。欧元区通胀率从1.3%增长至10.1%。2022年,西方经济体经历了近半个世纪以来最严重的滞胀期,物价增长幅度是40年来最高的,而同期经济增速则下降了一半。

这是我们在预测2023年世界主要经济体前景时非常重要的参考,因为这意味着中国和欧美在实施经济调控措施的灵活度方面处于截然相反的位置。中国消费者价格指数升幅低,有实施经济调控举措的空间,而不会有高通胀的风险。

宏观经济因素以及中国制造商面临的价格趋势决定采取调控是必要的,而且将会发生。2022年11月,中国的生产者价格指数比上年同期下降了1.3%。因此,即便是出于价格因素考虑, 中国加大宏观调控力度既是可能的,也符合社会普遍期待。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由此一来,进入2023年的中国不仅已经在疫情期间实现比欧美更高的经济增速,同时也将有实施调控举措的空间。

欧美的情况恰恰相反,许多国家不仅消费者价格指数高,生产者价格指数的通胀率也很高,美国为7.4%,欧元区为30.9%。与此同时,美国的工资上涨速度也达到了20年来的最高点。由于消费者价格指数居高不下,生产者价格指数增长所导致的通胀压力持续增加,再加上工资上涨速度飞快,美联储已经没有空间实施任何经济刺激举措,或者短期的降息以及其他扩张性货币政策以控制住通胀。美国的货币供给正在减少,这是一个罕见的、紧缩的经济形势。

这些经济因素与新冠疫情防控因素相互关联。2022年年末,中国根据疫情新形势新任务主动调整优化了疫情防控措施,进一步提高了经济将在2023年迎来提升的预期。与之相比,美国很早之前便放弃防控,在新的一年也不会因此获得更多助力。

我们再来看长期趋势,克鲁格曼预测中国经济增长放缓的原因之一是,据说中国无法提升居民消费,中国经济增长的红利并没有传递到普通家庭。

克鲁格曼的观点是基于错误的事实得出的,以至于引用这些观点都会令人感到难堪。进入21世纪,中国家庭和政府总支出的年均增长率为8.5%,是世界上最高的。与之相比,美国同一指数的年均增长率仅为2%。中国家庭消费的年均增长率为9%,同样也是全球最高的,美国仅为2.2%。中国的总支出和家庭支出增速都是美国的4倍多。不考虑两国居民生活水平基础差异,如果美国老百姓在过去20年能够与中国老百姓享受到差不多的生活标准增速,他们将会非常高兴。事实上,中国的消费者市场增速是世界上最快的,是美国的4倍多。

克鲁格曼认为中国的长期增长会因为消费提不起来而陷入迟滞,考虑到他在其他场合也曾提到这个观点,我们有必要就此做个澄清。

克鲁格曼搞混了消费增长与消费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占比这两个概念的差别。消费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占比与人们的真实生活毫不相关。例如,中非共和国消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99.95%,而中国仅为54.3%。我们能就此判断中非共和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大大超过中国吗?或者,仅仅因为消费在美国国内生产总值中的占比超过中国,中国人就应该选择与美国相同的2%年均消费增长率,而不是本国的8.5%?与人民生活以及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是消费增速,而不是消费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占比。

克鲁格曼的错误与美国创下半个世纪以来最严重滞胀危机的错误密切相关。美国应对疫情的举措恰恰是克鲁格曼给中国开出的药方——简单提升消费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在美国,这一比重从疫情之前的81.5%提升到疫情期间的82.3%。与此同时,美国的固定投资净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从4.8%下降到了3.8%。伴随这一转变的是美国40年来最严重的通胀潮,导致美国人民生活标准的严重下降。

消费并不等于生产投入,并不能够直接增加一国的生产能力。增加消费在经济中的比重会增加需求,但不会增加供给。投资会提升生产能力,因此可以增加需求和供给。从中长期来看,如果需求增加而供给跟不上,破坏性的通胀便会出现。美国在过去两年中推出的刺激政策包降低了该国经济的投资水平,将会减缓其长期增长。由此,中国经济的表现不仅在短期,而且将会长期优于美国。

英国《每日电讯报》也犯下了与克鲁格曼类似的错误,该报最近声称,“中国误读了2008年的雷曼兄弟危机,把它当作是美国自由放任的资本主义危机,然而受到更为严重伤害的是中国。”事实是,从2007年次贷危机的前夜开始,一直到2021年,美国经济增长了24%,欧盟增长了14%,而中国增长了177%。这凸显了西方评论人士观点的空洞,甚至不需要作深入分析便可以发现他们的错误,只需要将它们与很容易获取的公开数据做简单对比便一目了然。

事实清晰地证明,有关中国经济在2023年的表现,唯一不确定的是增速会有多快。而对美国经济而言,唯一不确定的是经济放缓的速度会有多快。过去3年,中国经济增长已经超过西方一大截,这令人惊讶,但绝不是不合逻辑的事。(作者是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本文由王晓雄翻译)

责任编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为您推荐

  • 热文:【英】 罗思义:一些西方人士对中国经济做失实宣传

    随着新的一年到来,分析人士自然而然地将目光转向今年以及未来世界
  • 焦点热门:漫评2022年的美国之治理乱象:“乱套了”

    2022年,美国交出的成绩单恐怕并不好看。美国联邦法院推翻了保护女性堕胎权的“罗诉韦德案”,意味着女性堕胎权不再受到美国宪法的保护,大量
  • 当前通讯!春运回家路,这些便利服务了解一下

    1月4日,在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合肥车辆段合肥客车整备场,工作人员对旅客列车车厢车门进行整修。与往年相比,徐成光表示,今年春运还
  • 当前报道:“冰雪热”带动旅游市场复苏

    ”哈尔滨极地公园营销部经理张继伟说,恢复营业以来,游客量不断攀升,不少外地游客和旅行团回归,开启新一年“冰雪季”。这是1月3日拍摄的夕
  • 外交部:欧盟应多听听理性声音,客观公正看待中国疫情防控形势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1月6日主持例行记者会。欧盟应该多听听这些理性的声音,客观、公正看待中国疫情防控形势。中方还持续通过全球流感共享数
  • 2023,世界期待更多的正能量

    新华社北京1月5日电(国际观察)2023,世界期待更多的正能量新华社
  • 【成语漫话世界】前路未卜

    近日有报道称,2022年,欧洲经济可谓步履艰难;2023年,欧洲经济恐
  • 天天通讯!社评:在中国旅客入境问题上作秀,这是政治病毒

    最近,国际上对中国疫情防控政策的优化调整有一些议论,部分国家“
  • 2025年规划完成一亿亩沙化土地治理

    光明日报北京1月5日电(记者姚亚奇)近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等七部
  • 焦点!美媒批评美国对中国旅客入境设限:闹剧一场!

    中国日报网1月6日电(党超峰)当地时间5日,美国《纽约时报》网站刊
  • 美墨边境移民激增 拜登发表罕见讲话宣布新政策

    中新网1月6日电 据美国政治新闻网站Politico报道,当地时间5日,美
  • 家门口的“中心”多了

    【新春走基层】开栏的话新年新气象,新春再出发。时盛岁新,放眼神
  • 天天快报!随环卫工老魏上早班

    【新春走基层】新年伊始,凌晨3点半,大街小巷一片寂静,吉林省舒兰
  • 环球微动态丨民政部:不要信!仿冒官网进行诈骗的虚假网站出现

    中新网1月6日电 据民政部网站消息,民政部发布预警提示称,近期,
  • 能源保供,让人民群众温暖过冬

    沙漠采气,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19座大中型气田开足马力,日产量超过1
  • 世界今热点:我国再增一条年运量过亿吨能源通道

    本报太原1月5日电  (记者乔栋)记者近日从中国铁路太原局集团有
  • 全球速讯:工业上楼积蓄发展后劲(经济时评)

    集约化利用土地,能够有效积蓄发展后劲。以工业上楼为样板,我们期
  • 天津市农业科学院研究员时晓伟——扎根一线,投身良种技术攻关(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二十大代表这样带头干)

    称重,测量,观察籽粒大小、饱满度……在实验室见到党的二十大代表
  • 【天天报资讯】美国毒品和药物滥用问题“死结”难解(深度观察)

    核心阅读美国毒品和药物滥用问题日趋复杂。在利益集团游说下,大麻
  • 消息!欧盟:“北溪”天然气管道爆炸事件是蓄意破坏造成

    当地时间5日,欧盟委员会召开午间新闻发布会,会上谈到瑞典方面调查
  • 全球头条:土耳其总统表示土已就推动俄乌长期停火做好斡旋准备

    新华社安卡拉1月5日电(记者 王腾飞)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5日与俄罗
  • 原国家粮食局副局长徐鸣受贿、利用影响力受贿案一审开庭

    2023年1月5日,福建省厦门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公开开庭审理了原国家
  • 世界热推荐:中国航天技术专家:2023又将是一个航天大年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中美媒体近来刚盘点2022年世界航天发射的高光
  • 世界速讯:瑞士卫生专家:中国防疫经验对很多国家具有借鉴意义

    新华社日内瓦1月5日电(记者陈斌杰 玛蒂娜·福斯)瑞士日内瓦大学
  • 【世界独家】真抓实干,努力让人民群众住上更好的房子——访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倪虹

    题:真抓实干,努力让人民群众住上更好的房子——访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倪虹 只有问题找得准,目标瞄得准,政策出得准,才能精准地落实中央
  • 公安部预警2023年春运五大风险

    2023年春运将于1月7日开始。随着疫情防控措施调整转段,预计今年春
  • 全球热消息:私家车自备“救命神器” 民间急救创新值得珍惜

    1月2日,河北邯郸一名网友发现路过一辆车上贴有“AED”的标识,标识
  • 世界即时:国产首个ECMO产品,获批上市!

    根据疫情防控工作需要,为确保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重症患者治疗需要,2
  • 报道:“万亿之城”晒GDP目标,释放啥信息?

    中新网1月6日电(记者 李金磊)中国有24座万亿GDP城市,这些万亿之城
  • 天天微动态丨防二次感染?维护免疫力不能缺少维生素A!

    目前,全国各地陆续迎来感染高峰,有的人症状相对比较轻微,而有的
  • 天天快播:众议院议长"难产" 美国政治混乱的又一个标志

    原标题:众议院议长“难产” “美国政治混乱的又一个标志”议长“
  • 针对俄方的停火建议 泽连斯基回应称没有必要

    当地时间1月5日,针对俄方提出的停火建议,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在例
  • 天天速讯:多地多型国产飞机和直升机完成新年第一飞

    原标题:多型国产飞机完成新年第一飞新年新气象,在全国多地多型飞
  • 环球讯息:国内六成以上目的地的机票预订量超过去年

    国内六成以上目的地机票预订量超去年春节期间旅游产品预订量同比上
  • 国家文物局2023年将筹备启动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

    记者从5日在京举行的2023年全国文物局长会议上了解到,国家文物局2023年将筹备启动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次全国文物普查自2007年4月开始,到201
  • 发射继续“60+”、全面推进探月工程四期……2023中国航天看点前瞻

    中国空间站全面建成,转入常态化运营;全面推进探月工程四期和行星探测工程,开展嫦娥七号、天问二号等型号研制工作;我国将全面推进探月工程
  • 全球视讯!开局之年看中国丨2023 欣欣向“春”

    热气腾腾的包子,滋滋作响的油条,香气扑鼻的豆腐脑,晨光初现炊烟
  • 环球快消息!英国经济处于“结构性空洞”

    新华社北京1月4日电 英国《金融时报》2日报道,英国在新一年面临的
  • 美国会众议院议长仍“难产” 政治僵局持续

    美国国会众议院议长选举4日下午再次进行三轮表决,依然没有出现胜者。新华社记者刘杰摄  美国国会众议院当晚再次进入休会,预计5日下午继续
  • 2023年加班工资日历出炉 春节这3天加班发3倍工资

    上海人社局发布2023年加班工资日历,1月22日至1月24日加班,要另支付三倍日工资。1月21日、1月25日至1月27日加班,可以给予补休或另支付双倍日
  • 时讯:中国多地布局重大项目力拼扩投资“开门红”

    (记者王恩博)2023年伊始,中国的许多工地上已经忙碌起来。随着各地陆续敲定一季度乃至全年重大项目布局,中国将力拼扩大有效投资“开门红”。
  • 今日热文:中国驻纽约总领馆:坚决反对美媒抹黑中方调整防疫政策及抗疫成效

    钱进说,中国不仅维护本国人民生命健康安全,还积极呼应国际社会团结抗疫,率先提出将疫苗作为国际公共产品。钱进表示,在抗疫斗争中,中方始
  • 热点评!江苏多地“包机出海”抢订单 推动新项目落地生根

    江苏是制造业大省,也是吸引外资的重地。苏州太仓高新区党工委书记毛雅萍:非常高兴,今天你们百忙当中给我们一个机会。法国法雷奥集团可持续
  • 要闻:全国高速公路货车通行736.2万辆 环比增长6.22%

    监测汇总数据显示,1月4日,国家铁路货运继续保持高位运行,运输货物1070 3万吨,环比下降0 10%。监测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3483万吨,环比增长4
  • 天天新资讯:兔年春节临近 逛大集采年货 越来越浓的年味儿扑面而来

    春节的脚步越来越近,不少人已经开始置办起了年货。在江苏扬州某大型超市,前来采购年货的市民熙熙攘攘,金兔、福兔、玉兔等“兔元素”福贴、
  • 世界快资讯丨出口翻倍 新能源汽车目前已成为中国智能制造“新名片”

    新能源汽车目前已成为中国智能制造“新名片”。上海外高桥海通码头调度员林峰:针对出口量的提升,码头采取了板车预约机制,跟客户确认运输计
  • 世界即时看!今日小寒:忽吹微雨过 便觉小寒生

    北京时间1月5日23时05分将迎来小寒节气,标志着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正在到来,我国大部分地区进入严寒时期。人们开始忙着写春联、剪窗花,赶集
  • 速讯:XBB是否会引发第二轮感染?你所关心的问题答案都在这里!

    (文字来源: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国新闻网)监制:薛立胜策划:唐
  • 焦点精选!中方:将继续密切监测病毒变异情况,及时发布疫情信息

    中新网北京1月5日电 (记者 郭超凯)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5日主持例
  • 全球关注:烟火气回来了!这些国家期待中国游客到来

    刚刚过去的元旦假期,是我国疫情防控政策优化调整后的首个旅游消费
  • 天天观点:文化和旅游部:2023年将推出第一批中国特品级旅游资源名录

    记者从今天上午召开的全国文化和旅游厅局长会议上获悉,2023年文化
  • 每日焦点!香港公布首阶段与内地通关安排 过关须持有48小时核酸阴性证明

    中新网1月5日电 综合香港媒体报道,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今日(5
  • XBB引起严重腹泻?警惕这6个认知误区

    近日,XBB毒株引发网友关注。XBB会引起严重腹泻吗?有必要囤积所谓
  • 太空不应充斥霸权思维

    近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局长比尔·尼尔森在接受媒体采访
  • 环球热点评!柬埔寨期待中国游客到来

    由中国提供优惠贷款援建的桔井湄公河大桥1月2日上午举行开工仪式。
  • 讯息:美国在叙非法驻军持续偷盗叙利亚石油和小麦

    据叙利亚通讯社消息,美国在叙利亚非法驻军持续偷盗叙利亚石油和小

相关推荐

  • 天天通讯!社评:在中国旅客入境问
  • 2025年规划完成一亿亩沙化土地治理
  • 焦点!美媒批评美国对中国旅客入境
  • 美墨边境移民激增 拜登发表罕见讲
  • 家门口的“中心”多了
  • 天天快报!随环卫工老魏上早班
  • 环球微动态丨民政部:不要信!仿冒
  • 能源保供,让人民群众温暖过冬
  • 世界今热点:我国再增一条年运量过
  • 全球速讯:工业上楼积蓄发展后劲(

阅读排行

  • 热文:【英】 罗思义:一些西方人士对中国经济做失实宣传
  • 焦点热门:漫评2022年的美国之治理乱象:“乱套了”
  • 当前通讯!春运回家路,这些便利服务了解一下
  • 当前报道:“冰雪热”带动旅游市场复苏
  • 外交部:欧盟应多听听理性声音,客观公正看待中国疫情防控形势
  • 2023,世界期待更多的正能量
  • 【成语漫话世界】前路未卜
  • 天天通讯!社评:在中国旅客入境问题上作秀,这是政治病毒
  • 2025年规划完成一亿亩沙化土地治理
  • 焦点!美媒批评美国对中国旅客入境设限:闹剧一场!

中陕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