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热点
  • 资讯
  • 财经
  • 要闻
  • 经济
  • 快讯
  • 科技
  • 滚动
  • 行业
  • 教育
logo
  • 中陕网首页 >
  • 中陕网 > 资讯 >
  • 正文

全球看热讯:瞭望丨产粮第一大省黑龙江夯实丰收之基

2023-01-09 18:26:28 来源:瞭望

◇目前,黑龙江主要农作物自主选育品种种植面积占比87%,全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8%,农业主推技术到位率稳定在95%以上


(相关资料图)

◇截至2022年底,黑龙江省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面积达到6845.5万亩,居全国首位

文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王建 黄腾 孙晓宇

1552.6亿斤,占全国总产量的11.3%,连续第13年位居全国首位——2022年,黑龙江粮食产量再次交出喜人答卷,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突出贡献。黑龙江作为产粮大省和粮食调出大省,近年来不断强化科技力量对农业的支撑,藏粮于地、藏粮于技,通过提高耕作水平不断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夯实大国丰收之基。

护好黑土助力粮丰仓满

“减少不必要施肥,先弄清土里缺什么,‘对症下药’。”在北大荒集团洪河农场有限公司,农业科技服务中心主任王伟说,2022年10月下旬以来,他们采集了600份土壤样品,为来年春耕时测土配方施肥做准备,“这样施肥更精准,能有效避免施肥过量造成土壤板结”。

在洪河农场有限公司农业科技服务中心化验室里,土壤样品正被风干、粉碎,农技人员将通过这次对黑土耕地的全面“体检”,摸清耕地质量现状,逐步建立耕地质量数据库。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东北黑土地是世界上最肥沃的土壤之一。黑龙江省典型黑土耕地面积1.56亿亩,占东北典型黑土区的56.1%。近年来,黑龙江不断加强黑土地保护,让因过度开发利用而变“瘦”变“薄”的黑土地重新变“肥”变“厚”。

2022年秋收时,《瞭望》新闻周刊记者在北安市革命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农田里看到,玉米棒子被大型收割机收入舱内,地上留下一层被粉碎的玉米秸秆,远远望去如同给黑土地盖上一层被子。

“前些年秋收后秸秆都堆在地里直接烧了,现在我们进行保护性耕作,秸秆全量还田。”合作社理事长李富强说,保护性耕作既减少了土壤的风蚀和水蚀,还增加了土壤有机质,2022年玉米平均亩产比2021年高出一二百斤。

近年来,黑龙江省探索形成以秸秆翻埋还田、秸秆粉碎还田、秸秆覆盖免耕等为主的黑土地保护“龙江模式”和以水稻秸秆翻埋、旋耕和原茬打浆还田为主的“三江模式”,成为中国黑土地保护主推技术模式。

侵蚀沟会导致黑土地破碎化和粮食产量下降。入冬前,记者来到黑龙江省拜泉县三道镇战斗村侵蚀沟治理现场,工人正在紧张施工。“我们采用连续式柳编跌水模式,雨水在编织好的柳条上流淌,可以有效防止水土流失。”拜泉县水务局副局长张春山说,柳条在侵蚀沟里生长形成灌木丛,将进一步起到拦截水土的作用。据统计,2021年以来,黑龙江省共治理侵蚀沟1.08万条。

目前,黑龙江省耕地质量平均等级3.46等,高出东北黑土区0.13个等级;每千克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36.2克;秸秆翻埋和深松整地地块耕层厚度平均达到30厘米以上。

良种良法筑牢丰收之基

近年来,黑龙江各地不断改进良种良法,提高粮食产量质量,应用多种技术手段,筑牢农业增产增收之基。

“你看,我身后就是大豆育种基地,这大豆长得多好!”记者视频连线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研究员李艳华时,镜头里是海南省一处育种基地,大豆植株长势喜人。

李艳华和团队成员如同候鸟一般,在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海伦农业生态实验站忙碌大半年后,冬季前往4000多公里外的海南,只为在更短的时间内培育出高产豆种。

从事育种工作32年来,李艳华共选育出15个高产大豆品种,推广面积占中国大豆种植面积的十分之一。她所选育的“东升”系列品种,具有高油、高蛋白、抗倒伏的特点,累计帮助农民增收超过40亿元。

在望奎县莲花镇宽四村,说起2022年的收成,村会计王立军脸上挂着微笑。“2021年最好的地大豆亩产也就350斤,2022年最差的也能达到400斤,这是一场实实在在的大丰收。”

2022年,宽四村利用县里的项目资金,添置了400多万元的大型农机具。王立军说,原来使用的小型播种机,播种间距不均匀,经常漏种,现在用新型播种机很少漏种,发生漏种马上就会报警提醒农机手。

“我种的380亩水稻2022年产量净增12000斤,米质也比2021年好很多。”在北大荒集团军川农场有限公司,向阳管理区种植户张守虎边算账边说,往年夏天,稻田里有虫害,一旦发现就已形成规模,最后水稻品质不好,影响收益。

2022年,军川农场有限公司应用了远程拍照式虫情测报灯,利用害虫趋光性将其诱杀,自动将图像传输到虫情监测平台并分析得出数据,技术人员根据数据指导种植户防病,将虫害灭杀在萌发期。2022年稻田管理期间,军川农场有限公司利用这一技术为种植户减少损失190余万元。

目前,黑龙江主要农作物自主选育品种种植面积占比87%,全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8%,农业主推技术到位率稳定在95%以上,生物育种、智能农机、卫星导航等技术广泛应用,为农业振兴插上科技翅膀。

绿色种植托起新希望

“2022年秋季白天热、夜里凉,有利于水稻灌浆,种出的大米品质、口感也更好。”站在合作社的大米分装车间,五常市民乐朝鲜族乡红扬有机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于殿红说,他们采取“鲜米现磨”的方式,让消费者品尝到新鲜的大米。“插秧、除草、收获等一系列过程全部人工处理,避免了除草剂和化肥的使用。”于殿红说。

“五常市是我国优质稻米主产区,水田面积249万余亩,年产优质五常大米14亿斤。”五常市农业农村局局长王守欣说,2022年五常市投入了900多万元进行作物病虫害的统防统治,又投入400余万元提升土地地力,让这片土地更绿色。

“我们采用绿色有机方式种植,订单销售,销路不愁。”庆安县孙广水稻农民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孙广说,2022年合作社种了6000多亩水稻,种植过程中不用传统农药和化肥,只使用生物菌剂和有机肥。合作社与当地东禾农业集团签了订单,其中有2000多亩长粒水稻在订单价格基础上还增加了0.35元的分红,平均每亩水稻比没签订单的多卖300多元。

黑龙江省把绿色食品产业作为“三农”工作重点,截至2022年底,黑龙江省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面积达到6845.5万亩,居全国首位。

2022年11月,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厅发布《黑龙江省“黑土优品”农业品牌标识管理办法(试行)》,对大米、大豆、鲜食玉米等农产品进行标识授权管理,企业、合作社等可申请使用“黑土优品”农业品牌标识。

“我们将建设黑土优品数字化管理平台,对授牌产品进行全产业链质量追溯和防伪管理。”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厅市场与信息化处处长何树国说,他们还将组织系列产销对接活动,如在大型电商平台开设“黑土优品”官方旗舰店等,让更多优质农产品走出黑龙江,迈向全国。

责任编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为您推荐

  • 全球看热讯:瞭望丨产粮第一大省黑龙江夯实丰收之基

    ◇目前,黑龙江主要农作物自主选育品种种植面积占比87%,全省农作物
  • 焦点信息:2023,中国宇航发射首秀成功!长七A送实践二十三号卫星飞天

    1月9日6时00分,长征七号A运载火箭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起飞,托举实践二十三号卫星直冲云霄,随后卫星进入预定轨道,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 新冠感染恢复期这9件事一定要注意

    ①运动注意别剧烈:剧烈运动不但不能促进身体恢复,还可能出现其他问题;②身体注意别受寒:做好防风保暖十分重要;③睡觉注意别太晚:康复期
  • 每日聚焦:如何让80亿人吃饱——2023年世界粮食安全形势前瞻

    新华社北京1月9日电 题:如何让80亿人吃饱——2023年世界粮食安全
  • 德媒:对德国经济来说,没有中国可不行

    德国《施瓦本日报》1月6日文章,原题:没有中国可不行 对于德国经
  • 专访:中国调整防疫政策将更加有效应对疫情挑战——访巴基斯坦公共卫生专家比拉勒·艾哈迈德

    新华社伊斯兰堡1月9日电 专访:中国调整防疫政策将更加有效应对疫
  • 天天速讯:制定配套旅游方案,期待提振相关行业,多国准备接待中国旅客

    【环球时报驻日本、韩国、德国特派、特约记者岳林炜张静青木环球时报记者丁雅栀】1月8日,是中国将新冠病毒感染从“乙类甲管”调整为“乙类乙
  • 巴西总统授权联邦政府干预首都地区安全管理事务

    新华社巴西利亚1月8日电(记者 卞卓丹)在巴西前总统博索纳罗支持
  • 【时快讯】2022年中国平均高温日数16.4天 为历史最多

    中新社北京1月9日电 (记者 陈溯)记者9日从中国气象局获悉,2022年
  • 全球看点:11部门发文 事关农房质量安全提升

    近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财政部、自然资源部、农业农村部、应急管
  • 快资讯:报告:新基建已成为新时期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抓手

    中国网1月9日讯 1月8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技术创新与战略管理研究中
  • 全球信息:“春运照相馆”定格旅途最美的笑脸

    火红的中国结、喜庆的福字、熙熙攘攘的人流……2023年春运期间,中
  • 加强运力部署 加密热门航线 航空公司保障春运出行

    民航部门近期积极引导航空公司科学合理安排航班计划,各大航空公司
  • 环球新消息丨兴安岭深处“慢火车”的守护者

    【春运进行时】深冬的内蒙古绰河源镇,寒风凛冽。1月7日8时30分,气
  • 他像自我燃烧的火种,照亮烈士“回家的路”

    照亮烈士“回家的路”■李角和 杨仁帮 中国国防报记者 郭冬明程
  • 【环球播资讯】中国空间站再生生保系统在轨稳定运行600余天——天地一心守护天宫

    ①②③这是2023年的第一天——当新年第一缕阳光照射进中国空间站,
  • 天天热讯:《永远吹冲锋号》第三集《铁规矩硬杠杠》今晚播出

    四集电视专题片《永远吹冲锋号》第三集《铁规矩硬杠杠》,将于1月9
  • 资讯推荐:拜登上任后首访美墨边境,就收到了一封控诉信……

    中新网1月9日电 综合外媒报道,当地时间8日,美国总统拜登上任2年
  • 世界即时看!日本超万人签名要求为枪杀安倍嫌犯减刑 有人称他是“受害者”

    海外网1月9日电 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2022年7月遭枪击身亡,行凶者山
  • 【世界速看料】瑞典首相:无法满足土耳其就瑞典加入北约提出的所有条件

    中新网1月9日电 据路透社报道,当地时间8日,瑞典首相克里斯特松表
  • 环球时讯:【台湾动画片】圆圆找老乡

    大家好,我是圆圆,在台湾出生长大。今年我大学毕业啦,想自己创业,听家人说有不少台湾老乡在大陆创业,都很成功呢,而且台胞台企在大陆创业
  • 文昌航天发射场具备全年常态化发射能力

    1月9日清晨,中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七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发
  • 博尔顿2024年要参选美国总统!自称将击败特朗普

    【环球时报驻美国特约记者 李 准 环球时报特约记者 周 志】美
  • 美国加州持续遭遇冬季风暴侵袭 超56万用户断电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近期持续遭遇冬季风暴侵袭,截至当地时间1月8日,
  • 世界动态:我国成功发射实践二十三号卫星等三颗卫星

    北京时间2023年1月9日06时00分,我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七号
  • 全球即时看!制定配套旅游方案 多国准备接待中国旅客

    【环球时报驻日本、韩国、德国特派、特约记者 岳林炜 张静 青木
  • 中国法院今年将推进缺席审判制度适用

    中新社北京1月8日电 (记者 张素)8日举行的全国高级法院院长会议
  • 快看点丨墨西哥首都地铁发生相撞事故 造成至少1死57伤

    中新社北京1月8日电 墨西哥城消息:据路透社报道,当地时间7日上午
  • 南非卫生部:加紧收集XBB.1.5变种病毒信息

    中新网约翰内斯堡1月8日电 南非当地时间1月8日,南非卫生部新闻发
  • 当前热讯:5万年一遇彗星将造访地球 或肉眼可见

    新华社北京1月8日电 天文学家近日表示,一颗新发现的彗星将在近几
  • 全球聚焦:为鼓励生育,东京都开始发钱

    据共同社东京1月5日报道,东京都政府计划为东京都内年龄在18岁以下
  • 中俄企业合作力求共赢

    《中国企业在俄罗斯发展报告(2021—2022)》(以下简称《报告》)
  • 快资讯:全国铁路公安机关多管齐下确保春运安全稳定

    全国铁路公安机关多管齐下确保春运安全稳定 公安部铁路公安局供图
  • 全球观天下!特写:顺畅有序 憧憬未来——内地与香港口岸开始恢复人员正常通关现场见闻

    题:顺畅有序憧憬未来——内地与香港口岸开始恢复人员正常通关现场见闻 8日当天,内地与香港多个口岸开始分阶段有序恢复人员正常往来,这是时
  • 国家医保局回应新冠治疗药物医保谈判情况

    新华社北京1月8日电(记者 彭韵佳)为期四天的2022年国家医保药品
  • 速讯:谬论改变不了国际社会对中国经济发展的信心(钟声)

    国际投资机构纷纷上调2023年中国经济增速预测。一些西方媒体无视中
  • 快资讯:疫情之下,我们可以为农村老人做什么?

    当前,我国新冠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工作重心
  • 全球时讯:这场没有硝烟的心理免疫战 她一直“在线”

    湖北省国泰心理研究院院长杜洺君:心理咨询的目的,不是一定要让他做出改变,而是让他知道自己在哪里。这场没有硝烟的心理免疫战她一直“在线
  • 天天热门:全国各陆路口岸将逐步恢复客运通关

    央视网消息:今天(1月8日),新冠病毒感染“乙类乙管”政策正式实
  • 今日热闻!乡村医生守好保健康防重症第一道防线

    央视网消息:春节临近,农村返乡人员增多,人口流动密集。各地充分
  • 四川: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 保障相关药品供应

    央视网消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诊疗方案(试行第十版)》进一步完
  • 环球新动态:春节返乡人员应该提前做哪些准备工作?返乡后怎样做好个人防护?专家来支招【科学防疫小贴士】

    春运期间,为了大家能更安全、健康地过春节,远途出行以及返乡的人
  • 春运开启 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 专家提醒:做好准备再出发【科学防疫小贴士】

    春运开启,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如何提前做好个人防护?自驾游出
  • 记者探访:新冠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首日 入境旅客顺利通关

    央广网北京1月8日消息(总台央广记者白杰戈 郭淼)8日开始,新型冠
  • 焦点资讯:中国专家权威解读第十版新冠病毒感染诊疗方案、防控方案

    中新社北京1月8日电 (记者 李纯)中国官方近期公布了第十版新冠病
  • 全球热点!“90后”藏族青年的“创客梦”: 一直前行 从未放弃

    图为索南木才让(中间)与团队讨论交流工作。(资料图) 受访者供
  • 【环球聚看点】海峡两岸一家亲,一封“家”信暖人心!——国台办新春慰问信让台商台企坚定信心携手祖国发展

    中国台湾网1月7日北京电(记者 李柏涛)2023年伊始,农历新春前夕
  • 全球最新:2023年首趟新通道铁海联运年货班列开行

    2023年首趟新通道铁海联运年货班列开行-新华网1月6日上午,2023年首
  • 全球热头条丨国际锐评丨美国防疫惨不忍睹,还有何脸到处指手画脚

    国际锐评丨美国防疫惨不忍睹,还有何脸到处指手画脚 com-img {
  • 卢甘斯克地区卢图吉诺一天然气管道发生爆炸

    原标题:卢甘斯克地区一天然气管道发生爆炸当地时间1月7日,卢甘斯
  • 泽连斯基签署命令 对俄罗斯119名人士实施制裁

    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当地时间1月7日签署命令,对119名俄罗斯文化和体
  • 恢复与内地通关 首批香港入境旅客抵达珠海

    原标题:恢复与内地通关 首批香港入境旅客抵达广东珠海记者从珠海
  • 世界信息:防疫不松懈,年味已渐浓 除夕热门线路车票秒空

    原标题:春运首日:除夕热门线路车票秒空 旅客出行半径达3年来峰值
  • 即时:国考今日举行:拟招3.7万人,近260万人报考

    原标题:2023年度国考今举行:拟招3 7万人,近260万人报考中新网北
  • 世界简讯:麦卡锡经15轮表决当选美国会众议院议长

    新华社华盛顿1月7日电(记者颜亮 孙丁)经过党内激烈争论达成利益
  • 焦点简讯:美国东部一小学发生枪击事件

    新华社华盛顿1月7日电(记者孙丁)美国东部弗吉尼亚州纽波特纽斯市

相关推荐

  • 巴西总统授权联邦政府干预首都地区
  • 【时快讯】2022年中国平均高温日数1
  • 全球看点:11部门发文 事关农房质
  • 快资讯:报告:新基建已成为新时期
  • 全球信息:“春运照相馆”定格旅途最
  • 加强运力部署 加密热门航线 航
  • 环球新消息丨兴安岭深处“慢火车”
  • 他像自我燃烧的火种,照亮烈士“回
  • 【环球播资讯】中国空间站再生生保
  • 天天热讯:《永远吹冲锋号》第三集《

阅读排行

  • 全球看热讯:瞭望丨产粮第一大省黑龙江夯实丰收之基
  • 焦点信息:2023,中国宇航发射首秀成功!长七A送实践二十三号卫星飞天
  • 新冠感染恢复期这9件事一定要注意
  • 每日聚焦:如何让80亿人吃饱——2023年世界粮食安全形势前瞻
  • 德媒:对德国经济来说,没有中国可不行
  • 专访:中国调整防疫政策将更加有效应对疫情挑战——访巴基斯坦公共卫生专家比拉勒·艾哈迈德
  • 天天速讯:制定配套旅游方案,期待提振相关行业,多国准备接待中国旅客
  • 巴西总统授权联邦政府干预首都地区安全管理事务
  • 【时快讯】2022年中国平均高温日数16.4天 为历史最多
  • 全球看点:11部门发文 事关农房质量安全提升

中陕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