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热点
  • 资讯
  • 财经
  • 要闻
  • 经济
  • 快讯
  • 科技
  • 滚动
  • 行业
  • 教育
logo
  • 中陕网首页 >
  • 中陕网 > 资讯 >
  • 正文

天天时讯:技术创新落田间 精准服务惠“三农”

2023-01-12 11:13:33 来源:人民日报

核心阅读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高等学校大有可为。《高等学校乡村振兴科技创新行动计划(2018—2022年)》实施以来,从科技、人才帮扶到落地“带不走”的产业项目,广大高校走出了一条精准、高效、可持续的深度服务乡村振兴之路。

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中,高等学校具有鲜明的科研和人才优势。


【资料图】

为推动高校深度参与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教育部于2018年出台《高等学校乡村振兴科技创新行动计划(2018—2022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近年来,广大高校充分发挥科技创新优势,深入一线解难题,服务“三农”促发展,为乡村产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技术支撑、人才支持和成果供给。

深入田间地头

开展农技服务

“行动计划”实施以来,广大高校不断强化科创服务能力,在一线实践创新成果、开展技术指导,让更多农民挑上“金扁担”。

技术创新落地田间。“去年遇上大旱,多亏专家带来抗旱保水的微生物技术,保住了120多亩晚稻田。”湖南省桃江县桃花江镇拱头山村水稻种植大户昌冬良印象深刻。

昌冬良口中的专家是湖南大学研究生院隆平分院博士生导师刘勇。2022年夏天,村里遭遇罕见旱情。正当老昌发愁之际,刘勇和科研团队带着新研制的两种新型微生物农药到田头,开展水稻防病抗逆绿色生产技术项目试验。

“这两种微生物农药能显著提高水稻抗旱抗病能力,还能减少35%的化学农药施用量。”刘勇介绍,当地晚稻丰收后,专家组对该项目验收结果显示,与使用传统抗旱保水化学药剂的稻田相比,昌冬良的稻田亩均增产约15%。

精准服务惠农利农。“要是能用秸秆归行机和旋耕机配合作业,苗带和秸秆条带交替分布,可以减少15%到20%的化肥使用量,护地保产还省钱。”吉林省四平市梨树县四棵树乡政府会议室里,吉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副教授王少杰正向村民们讲解。

每年4月到10月,王少杰都会和吉林农大的八九名师生一起,住进梨树玉米科技小院。“根据老乡们使的农机、用的化肥,我们有针对性地研发新技术。”王少杰说,截至目前,梨树玉米科技小院服务农田面积超300万亩,帮助玉米增产超8%。

为鼓励师生扎根农业生产一线,吉林农大建起科技小院等一批乡村振兴示范服务基地,遴选257名专家组成科技服务团,为农民提供技术指导、解决实际难题。

据悉,“行动计划”实施以来,各高校依托“科技特派员”“博士服务团”等项目,已累计派出师生超17万人次,深入乡村振兴一线。

培养专业人才

夯实发展基础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广大高校发力人才培养提质行动,在校内创新学科专业设置,在校外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夯实乡村振兴发展基础。

学科融合,培养“多面手”大学生。“通过地里的传感器,空气湿度、地表温度等数据都能实时监测。”指着电脑屏幕,吉林农业大学智慧农业专业本科生余宇驰熟门熟路地介绍,“这个是不同地块的含水量,如果相差太多,说明要调整灌溉方法。”

2020年,吉林农大依托信息技术学院、工程技术学院、农学院的5个学科和3个专业,成立智慧农业研究院。作为农学院和信息技术学院联合培养的学生,余宇驰不仅要了解测土配肥等农学知识,还要学习数据分析等信息知识。“一是能教农民操作智能设备,二是能大面积收集分析田间信息,帮助老乡判断情况。”余宇驰说。

“现在,我们有越来越多的毕业生选择扎根乡村。下一步,学校将锚定农业生产中的新问题,为乡村振兴培养更多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专业人才。”吉林农大相关负责人介绍。

提升技能,培育高素质“新农人”。这段时间,安徽省芜湖市繁昌区茶冲女子香草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汪琼一得空就对着电脑记起笔记。“我报名了安徽农业大学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最近在上网课。”汪琼说。

2014年,汪琼辞去销售工作,开始从事香草种植。“起初,缺乏专业知识,我种出来的香草总是不尽如人意。”汪琼回忆,后来,听说安徽农大开办了青年农场主培训班,她报了名。

“课堂里,我们学习如何选苗、栽种、除草、防虫;毕业后,有老师一对一帮助。”如今,汪琼不仅建起700多亩香草种植基地,还带动周边680户村民共同致富。

汪琼的成长是高校助力乡村人才振兴的缩影。“行动计划”实施以来,各高校采取“线上线下”结合、“请过来与送过去”等多种方式深化科教结合、产教融合,据不完全统计,共培训农业技术人员及基层干部165万余人次。

围绕特色需求

激发产业动能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围绕农业产业发展需求,各高校积极推动科技成果与地方、企业需求对接,实现成果有效转化和产业应用。据不完全统计,5年来,全国各高校共转移转化先进适用农业技术成果超1.8万项,创造经济效益710亿元以上。

创新成果推广模式,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正值茶园冬季管护的关键时期,一大早,安徽农业大学教授宁井铭就携团队赶往安徽省金寨县油坊店乡河口村,查看白茶返绿情况。

依托安徽农大“大别山综合试验站”及下设的茶产业联盟,宁井铭团队将安吉白茶等品种引进金寨县。从试种、加工到开展农民培训,团队已带领金寨县种植1.4万亩白茶,产值达3.92亿元。

近年来,安徽农大探索建立“一站一盟一中心”新型农技推广服务模式,现已在安徽主要农区建设8个综合试验站,下设73个县域农业产业联盟,并通过校县合作成立现代农技合作推广服务中心,为农技推广提供全链条服务。

“截至目前,我们已为金寨县选育引进43个农业新品种,试验推广35项新技术,推动金寨县形成茶叶、中药材、蚕桑、果蔬四大特色产业,助力当地农民增收致富。”大别山综合试验站站长简少明说。

搭建知识产权平台,保障技术转化落地。2022年11月底,长沙绿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南荻高值化利用制备低聚木糖项目”中试生产在湖南浏阳取得成功。

这一生产线的关键核心技术,源于湖南农业大学易自力教授团队研发的“南荻全组分高值化利用及多产品联产技术”。在湖南农业大学知识产权(技术转移)中心的帮助下,该技术被成功转让给长沙绿叶生物。“中心主动帮我们联系企业转化科技创新成果,还提供法律咨询、议价参考、风险评估等多项服务。”易自力说。

2020年,湖南农大成立知识产权(技术转移)中心,提供农业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等全链条服务。据中心执行主任胡泽友介绍,学校还引入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技术转移机构等校外单位,建立知识产权专家库,共同参与中心建设。

责任编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为您推荐

  • 天天时讯:技术创新落田间 精准服务惠“三农”

    核心阅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高等学校大有可为。《高等学校乡村振兴
  • 滚动:莫斯科购物中心受“炸弹威胁”,初步判断信息来自乌境内

    【环球网报道】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11日报道,莫斯科首都紧急部门代
  • 外媒:欧盟国家仍大量进口俄罗斯液化天然气

    据当地媒体1月11日报道,比利时智库布鲁盖尔研究所近日发布的报告显
  • 美国第一夫人吉尔·拜登接受手术 切除多处癌性病变

    中新网1月12日电 据美联社报道,白宫11日表示,美国总统拜登陪同妻
  • 巴西下令逮捕骚乱“幕后黑手”托雷斯,其是前司法部长

    【环球时报驻巴西特派记者 邵世均】巴西司法当局开始对国会骚乱事
  • 世界经济论坛报告:生活成本上升是全球最严重的短期风险

    新华社日内瓦1月11日电(记者陈斌杰 玛蒂娜·福斯)总部位于瑞士日
  • 世界微动态丨拜登政府想禁用燃气灶,网友挖出拜登夫人用燃气灶做饭照片

    【环球网报道 见习记者 李诗睿】据美国福克斯新闻网10日消息,在
  • 预计2022年全国粮食收购入库4亿吨

    新华社北京1月11日电(记者王立彬)据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预计,20
  • 【天天快播报】刚回应完又发现更多机密文件 拜登“文件门”继续发酵

    中新网1月12日电 据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当地时间11日报道,继美
  • 塞尔维亚总统高度评价中企承建项目期待更多合作

    新华社贝尔格莱德1月11日电(记者 石中玉)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11日
  • 【世界时快讯】美国联邦航空局系统故障已排除 空中交通逐步恢复正常

    新华社记者刘杰摄  联邦航空局11日早些时候说,空中任务通知系统出现故障,暂停所有国内航班起飞,直到美国东部时间当天上午9时(北京时间11
  • 天天简讯:广电总局:建立完善网络视听从业人员教育培训机制 

    新华社北京1月11日电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日前印发了《全国广播电视和
  • 当前快报:中国最高法发布环境公益诉讼指导性案例 涉严惩走私“洋垃圾”

    中新社北京1月11日电 (记者 张素)中国最高人民法院11日发布环境公
  • 【天天新要闻】我国“十四五”期间将持续推进声环境质量改善

    新华社北京1月11日电(记者高敬)生态环境部等16个部门和单位近日联
  • 世界报道:外媒:中国旅客涌入将提振澳大利亚经济

    中新网1月11日电 据塔州华人网编译报道,摩根大通(JPMorgan Chas
  • 每日热文:全球跨国企业看好中国创新与市场活力

    新华社美国拉斯维加斯1月10日电(国际观察)全球跨国企业看好中国创
  • 世界球精选!简讯:美国联邦航空局系统故障 国内所有航班暂停起飞

    新华社华盛顿1月11日电(记者孙丁)美国联邦航空局11日说,空中任务
  • 焦点观察:平均降价55% 口腔种植牙省际联盟集采产生拟中选结果

    新华社成都1月11日电(记者沐铁城、彭韵佳)口腔种植体系统集中带量
  • 全球短讯!外国专家:中国优化出入境政策促进全球贸易

    从1月8日起,中国对新冠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取消入境后全员
  • 全球旅游业翘首期待“中国热潮”

    参考消息网1月11日报道 多家外媒近来集中报道称,全球旅游业翘首期
  • 全球连线丨新加坡卫生部长:不会对中国旅客收紧防疫措施

    新华社新加坡1月11日电  新加坡卫生部长王乙康9日在新加坡国会就
  • 微动态丨【国际漫评】“因为你比较好欺负啊!”

    据美媒报道,对2022年美国国税局税务审计数据的调查发现,处于最低
  • 热头条丨美银行界为经济衰退做准备 大批高管警告:美营商环境已变得更严峻

    海外网1月11日电 据路透社9日报道,美国银行业界正储备资金为该国
  • 天天微速讯:刚刚,工信部公布十三个重点任务!涉大飞机、6G等

    中新网1月11日电 11日,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
  • 外媒:多方齐声呼吁,美国应该道歉赔偿!

    参考消息网1月11日报道 据路透社华盛顿1月10日报道,100多个军控、
  • 世界快资讯丨美媒:“民主楷模”实为世界乱源

    参考消息网1月11日报道 美国《华盛顿邮报》网站1月9日刊发题为《美
  • 英媒:比利时首相指责美国“咄咄逼人”拉拢欧洲企业

    参考消息网1月11日报道据英国《金融时报》网站报道,比利时首相亚历
  • 全球短讯!朝阳少侠:美国称“中国向世界扩散病毒变异株”,是科学还是巫术?

    中国实施“乙类乙管”后,美国挑头向中国发难,对中国旅客采取入境
  • 星火成炬 | 有你好幸福

    央视网消息:当陌生人们打开闪光灯一起点亮跨年夜晚,当互不相识的
  • 亿缕阳光丨夜市重燃“烟火气”

    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出品:陈星星制片:王晓欣、胡春莉监制:
  • 世界消息!凡人微光丨共享年味

    统筹:焦旭锋、张书旗、乔煜城、张伟豪策划:崔莺馨、王曚、廖清、
  • 每日速讯:新疆博斯腾湖30万亩芦苇喜获丰收 大型机械冰上采收“苇”为壮观

    隆冬时节,中国最大的内陆淡水湖——博斯腾湖的30万亩芦苇喜获丰收
  • 平均中选价格降至900余元 口腔种植牙省际联盟集采11日在成都开标

    在国家医保局指导和协调下由四川省医保局牵头形成口腔种植体系统省
  • 快讯:美众议院成立针对中国的特别委员会 外交部回应

    中新网北京1月11日电 (记者 郭超凯)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11日主
  • 天天速看:追光丨健身er们“阳康”后,如何科学稳妥地恢复运动?

    这是近期不少小伙伴们关心的问题 山西白求恩医院康复医学科主任王萍芝表示 新冠感染后长期住院或居家养病 会导致肌肉力量和耐力的下降 适
  • 当前快看:【新疆故事】打渔出身的新疆厨师 冬捕节熬制万人“鱼羊鲜汤”

    【解说】深冬夜晚的新疆北部福海县乌伦古湖气温接近零下三十摄氏度
  • 关注:香港的士业界:恢复“通关”后生意有所增加 冀为行业带来活力

    【解说】铿锵有力的锣鼓声、喜庆磅礴的舞狮表演,现场热闹非凡。1月
  • “阳康”后能否参加体育考试?多地回应

    近日,“‘阳康’后如何科学运动”的话题,引发关注。与此同时,部
  • 【环球报资讯】收藏! 咳嗽咽干口干食养建议

    感染者康复期如果出现咳嗽咳痰、腹泻、胸闷气喘、乏力、自汗、失眠
  • 稳就业!北京市教委“打包”900家企业近10万工作岗位助力毕业生就业

    中国网1月11日讯(记者 刘佳)国防科技、石油化工、智能制造专场,
  • 世界速看:饭店老板连续9年请环卫工吃团年饭

    近日,浙江宁波,饭店老板王玉乐精心准备了团年饭,邀请60多位环卫
  • 当前快播:多条新线加入春运!回家的选择更多了

    新线、新站投入春运
  • 民进党当局要求从大陆经港澳赴台人员提交核酸证明 国台办回应

    中新网1月11日电 国台办发言人马晓光11日表示,当前,大陆的疫情防
  • 每日热讯!“反弹”“提升”!国际机构看好中国经济前景

    央视网消息:近期,不少外资机构纷纷上调对中国2023年经济增长预期
  • 天天视点!国台办:人民解放军演练是对台美勾连挑衅升级的严正警告

    国台办今天(11日)举行例行新闻发布会。会上,对于台防务部门日前
  • 热推荐:最低工资标准稳步调涨

    全国各地区最低工资标准情况发布,劳动者工资权益继续提升——最低
  • 国家移民管理局暂停签发韩国、日本公民来华口岸签证及72/144小时过境免签

    针对近期少数国家对中国公民实施歧视性入境限制措施,国家移民管理
  • 头条焦点:韩将发布梨泰院踩踏事故调查结果 结束70余天调查工作

    中新网1月11日电 据韩媒报道,韩国警察厅特别调查本部表示,将于13
  • 全球时讯:我国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阶段

    中国矿业大学硕士毕业生赵彬宇登上列车,前往内蒙古霍林河南露天矿
  • 今年春运,新增多条线路!

    2022年,多条铁路新线开通运营,2023年,春运大幕已经开启,人们回家的选择更多了。一枚小小的火车票,起点是你,终点是家。
  • 【全球速看料】环球漫评丨“五个一百”:勾勒奋进中国“新画卷”

    漫画作者:陈义超团结奋进新征程,同心奋斗创伟业。近日,由中央网
  • 天天快报!“村里的土特产越来越受欢迎”

    “软软糯糯的衡阳扁粑,正宗儿时家乡味……”1月6日,暖阳高照,湖
  • 今日视点:提振信心在行动丨内蒙古:引客入蒙 等你来赴“冰雪之约”

    点击图片观看视频开展冰雪消费季活动,促进相关文旅产业复苏,内蒙
  • 世界今日讯!公安部:2022年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达4.17亿辆

    中新网1月11日电 据公安部交通管理局微信公众号消息,据公安部统计
  • 天天滚动:中国16部门联合发文:多措并举推动噪声源污染治理

    中新社北京1月10日电 (记者 阮煜琳)中国生态环境部、国家发改委、
  • 当前聚焦:2023年世界能源安全不确定性犹存 绿色转型不易

    新华社北京1月10日电题:不确定性犹存 绿色转型不易——2023年世界

相关推荐

  • 预计2022年全国粮食收购入库4亿吨
  • 【天天快播报】刚回应完又发现更多
  • 塞尔维亚总统高度评价中企承建项目
  • 【世界时快讯】美国联邦航空局系统
  • 天天简讯:广电总局:建立完善网络视
  • 当前快报:中国最高法发布环境公益诉
  • 【天天新要闻】我国“十四五”期间
  • 世界报道:外媒:中国旅客涌入将提振
  • 每日热文:全球跨国企业看好中国创
  • 世界球精选!简讯:美国联邦航空局

阅读排行

  • 天天时讯:技术创新落田间 精准服务惠“三农”
  • 滚动:莫斯科购物中心受“炸弹威胁”,初步判断信息来自乌境内
  • 外媒:欧盟国家仍大量进口俄罗斯液化天然气
  • 美国第一夫人吉尔·拜登接受手术 切除多处癌性病变
  • 巴西下令逮捕骚乱“幕后黑手”托雷斯,其是前司法部长
  • 世界经济论坛报告:生活成本上升是全球最严重的短期风险
  • 世界微动态丨拜登政府想禁用燃气灶,网友挖出拜登夫人用燃气灶做饭照片
  • 预计2022年全国粮食收购入库4亿吨
  • 【天天快播报】刚回应完又发现更多机密文件 拜登“文件门”继续发酵
  • 塞尔维亚总统高度评价中企承建项目期待更多合作

中陕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