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韩国《韩民族新闻》3月8日文章,原题:尹锡悦政府向日本“举白旗投降”,践踏强征劳工受害者30多年的斗争成果 2018年10月韩国大法院判决后,韩日间围绕强征劳工受害者赔偿问题的矛盾一直持续了4年半。本月6日,这一矛盾最终以尹锡悦政府“举白旗投降”告终。韩国民众要求日本承认过去殖民统治的非法性并进行道歉和赔偿,但要求战后补偿的激烈斗争面临着以“巨大失败”而告终的危机。
继1965年韩日协定、2015年“慰安妇”协议后,韩国此次公布的强征劳工受害者赔偿方案可以说是向韩国人正义解决韩日历史矛盾的渴望泼了冷水,对这一矛盾进行了“第三次封印”(“封印”在韩语中意指事情告一段落,完结了——编者注)。
韩国在与日本恢复邦交的过程中,为了让日本承认过去殖民统治的非法性,进行了长达13年零8个月的惨烈谈判,谈判的结果体现于1965年6月22日在东京正式签署的《大韩民国与日本国之间基本关系相关条约》第二条中。韩日达成协议称,确认1910年8月22日及之前大韩帝国和大日本帝国之间签订的所有条约及协定“已经”无效。这段话看似没有什么特别,却在紧张中保持着平衡。韩国将“确认无效”解释为“合并条约等从一开始就是非法且无效的”,日本利用“已经”这一副词将其解释为“本来合法、有效,但由于日本投降和韩国建国,到1965年已经无效”。这是弥补无法解决的历史问题的苦肉计。
慰安妇金学顺奶奶1991年8月首次表明自己是慰安妇并对解决慰安妇问题进行了孤独的呐喊,这打破了第一次封印韩日矛盾的厚墙。此后,韩国各界开始对慰安妇受害者的痛苦感同身受,恢复她们的名誉、要求日本政府道歉,成为韩国社会必须完成的“时代课题”。
第一次封印韩日矛盾的墙壁又高又厚,1965年韩日协定宣布韩日请求权问题“完全并最终解决”。日本政府1995年7月成立了“为女性设立的亚洲和平国民基金”(亚洲女性基金),但以“1965年韩日协定”为由坚持“不投入政府预算”。由于日本不承认慰安妇问题是国家犯罪,只承认是“道义责任”,韩国社会因此拒绝了“女性基金”。韩国市民对此进行了激烈的法律斗争,终于在2011年8月,韩国宪法法院作出判决称,不与日本政府交涉的韩国政府的“不作为”违反宪法。
对韩日矛盾的第二次封印发生在2015年12月。韩日两国经过4年的激烈外交谈判,于2015年底签署《韩日慰安妇协议》。日本时任首相安倍晋三在此前承认的“道义责任”上更进一步,宣布日本“痛感责任”,并向基金会提供10亿日元政府预算。但代价是,韩国不得不在协议中写下“最终、不可逆地解决慰安妇问题”的字眼。
尹锡悦政府不仅没有尽最大的努力达到最起码的“利益平衡”,还贬损了强征劳工受害者30多年斗争的成果——韩国大法院的判决。6日出席记者会的韩国总统办公室官员就这一判决表示,根据国际法和1965年韩日两国政府的承诺,日本得出了韩国违反协议的结论。总统办公室官员在记者会上没有维护韩国大法院的判决,而是袒护了日本的立场。这是尹锡悦政府选择第三次封印韩日矛盾的荒唐结局。(作者吉允亨,韩枫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