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这样一条新闻,着实令人震惊!
【资料图】
广州一对亲兄弟,在父母双双患病离世后,跑到房产公证处申办共同继承父母遗产。
这件事本来很正常,但细思极恐的是,兄弟俩之上,其实还有一个亲生姐姐。
虽然早年离家,婚后定居外市,但和两兄弟不仅有来往,对老人赡养也尽职尽责。
但兄弟俩为了私吞父母留下的老宅,愣是相互“作证”,对工作人员发誓保证,父母只有他兄弟俩,并无其他子女。
图片来自微博都市时报
好在虚惊一场!
办理遗产的工作人员在严谨的核实中,发现姐姐的存在,并如实告知姐姐:遗产继承权男女平等,她也有份。
如若不然,兄弟俩把老宅折现,姐姐还蒙在鼓里。
以上只是新闻前半段。
令我们诧异的是,即使姐姐知道此事,也被兄弟俩自私行为刺伤,但最后仍放弃父母遗产继承权。
在采访中,她称自己早年辍学养家,虽然吃了不少苦头,但现在生活条件比弟弟好。
父母生前对弟弟两家比较挂念,把遗产留给弟弟也是了了父母遗愿。
新闻结束,很多网友为姐姐鸣不平。
条件好是一回事,我可以不要,但你想骗我,该争取的权益还是要争。
越是放弃,越惯得对方理所应当、贪得无厌。
我觉得一位网友说得好,一个人从小就被父母洗脑“大的要让着小的”。
成长中习惯了让步,哪怕自己被亲情挫伤,也改不了成全对方的高尚。
这和他条件好坏无关,是他从认知层面认定:老大有责任迁就、照顾小的,必要时可以牺牲自己,就像父母那样。
只不过,很多新闻、真实故事已经道出血淋淋的事实:
用出生顺序捆绑老大的责任,这种“新型偏心”既托举不了小的,也成就不了大的。
越是让着,老大越受伤
综艺《爱的味道》有一期。
相差8岁的姐妹俩形同天敌,父母苦恼之余并未意识到,二胎问题渊源就是父母总是强调“大的要让着小的”。
比如,妹妹私自跑到姐姐房间,乱摸乱动,姐姐发现后教训妹妹。
只要妹妹一哭,不管谁对谁错,妈妈便将问题归咎给姐姐。
渐渐地,姐姐心里越来越不平衡,对抗情绪越积越多,最后哪怕像吃零食这样的小事,姐姐也要争个高低。
《爱的味道》第三季剧照
从姐姐角度理解:都是父母的孩子,年纪大,爱就可以打折扣?还是父母只爱妹妹?
姐姐需要认证父母的爱,又不懂得正确表达,往往就被父母定义“不懂事”。
我相信大多数父母在二胎差别对待上都是无心之举。
但正如教育专家李跃儿老师所言:家长越对二胎关系不胜其烦,孩子越会用自己方式向父母求助,希望父母看到他内心困苦。
如果父母看不见,处在成长期的小孩子会出现,如:语言迟缓、发呆、不能思考等退化现象。
而青春期的孩子失去安全感,不再信任父母,他便会用自己的方式,如:偷盗、攻击、耍阴谋……抚慰受伤的心灵。
看到这,很多父母会问:也有很多老大后来发展得很好。
从发展心理学上说,孩子是在观察中培养行为准则认知。
即使父母不要求,二胎家庭,老大也会通过模仿,在照顾弟妹的过程中,更有责任和担当。
只不过,优秀的品质一旦被过度开发,优点也会变成缺点。
老大过分地为小的负责,不利于孩子为自己争取权益,甚至对他人说不的能力。
儿童心理咨询师金恩熙用“沮丧的完美主义者”来形容成年后的老大。
因为人的潜意识一旦习惯了,总想寻求帮助和保护对象,用付出求证自己的价值。
这样的孩子很难活出真实的自我,却很容易在婚姻和人际关系中吃亏。
越是让着,老二越骄纵
我想起一部经典纪录片《富哥哥,穷弟弟》。
一奶同胞两兄弟,哥哥是百万富翁,弟弟却是流浪汉,处境真相和父母养育分不开。
出生在小康之家的两兄弟,只因弟弟是弟弟,成长中备受宠爱。
每天可以睡到自然醒,妈妈将牛奶端到枕边,不用任何付出,就能拿到父母零花钱。
哥哥8岁起,每天要靠给邻居送牛奶、送报纸、遛狗、打工、除草换取生活费。
纪录片《富哥哥 穷弟弟》剧照
童年的吃苦经历,让哥哥18岁便攒下第一桶金,后来创业成功,跃进上流社会。
而弟弟呢?人生中美好定格在无忧无虑童年。
习惯了父母制造的享乐和安逸生活,成年后,干什么都三分钟热度。
眼红哥哥财富,贸然辞去修理工职位,又缺乏相应能力,半辈子庸庸碌碌。
今天找哥哥要钱出书,几年过去,一本没卖出去。
明天学人家穷游世界,空有“流浪艺术家”头衔,实则居无定所,终年住在房车里。
弟弟的朋友和他一样,愤世嫉俗,不是抱怨社会不公,就是做着不切实际的白日梦。
纪录片《富哥哥 穷弟弟》剧照
阿德勒在《自卑与超越》书中写过:
被宠坏的孩子是不可能自立的,他没有勇气凭借自己的力量去获得自己想要的成功。
总是胸怀大志,行为懒散,有野心的同时失去信心,毫无意外地走向懒惰。
在现实中,我们也有体会,很多家中最小的孩子最不成器。
越没本事,性格越嚣张跋扈、自私自利,控制欲强。
拿亲情当盾牌,用道德绑架父母、手足,用不幸、弱点博得同情,实现寄生的愿望。
而我们又能指望一个习惯索取的人,对家人或他人有感恩之心吗?
所以,在家中,父母和手足付出越多,越得不到尊重。
在社会,凭本事说话,孩子又很难得到他人尊重。
他的余生若没有觉醒,亲情走下去,尽是因得不到而憎恨。
人际关系都结冰,顺心走完人生并不容易。
爱每个孩子,父母不妨这样做
1、给老大责任的同时,也要给足地位、权利
从发展上看,老大有年龄优势,即使差一岁,各项技能也高于老二。
但高的那一方,他所面临的责任不该是“让着”,而是带动。
一位妈妈的做法就很好。
她用放权的方式,在暑假,让姐姐当卫生管理员,两个妹妹打扫卫生。
如果妹妹不配合,姐姐可以当场批评、教育。
就这样,在姐姐的带领下,两个妹妹怕被批评,把家里收拾得干干净净。
图片来自抖音社会广角
在二胎家庭中,为了分担养育压力,让老大帮忙照顾弟弟妹妹也是良策。
但父母赋予老大责任的同时,别忘了赐予相应的权力和地位。
除了指挥干家务,管理弟弟妹妹,平时优先看动画片、额外零花钱、参与家庭决策、老大专属时间……
权杖在手,让老大有权威感,他才能更积极地发挥带头作用,在责任中尽善尽美地成长。
同时,老二对老大有了崇拜感,才愿意模仿老大。
手足间彼此塑造,相互影响,每个孩子在关系中向更好的自己靠近。
2、教会老二独立与尊重
作为二胎妈妈,我也面临二胎纷争矛盾的考验。
但我们全家人达成共识,绝不偏袒老二,两人身份平等,自己的事自己做,小也不例外。
比如,两个孩子玩完玩具,老大收拾的同时,我们要求老二也要参与。
有时候,老二抢老大心爱的东西,我们也会要求老二道歉并还回去。
在这样的要求下,两个孩子动手能力都很强,情感上尊重彼此,很少发生冲突。
因为老二知道,父母爱他,也不会偏袒他。
他指望不上别人,只能靠自己完成任务。
而这个过程,哪怕是一件小事,去做了,就会产生“我行”的信念。
做好了还会收获能力提升、父母表扬,无形中又鼓舞了孩子的斗志。
不偏袒也是一种保护。
每个孩子都希望自己有能力、有价值,父母多给他正向体验,才更利于他未来走向社会闯出自己一片天。
3、教会孩子合作,培养革命友谊
教育专家简尼尔森博士曾说:要让孩子停止打架和攀比,需要家庭创造“合作”氛围,不是竞争氛围。
父母不妨为孩子制造些“合作项目”。
比如,带孩子去拿快递,让他们一起搬回家,事后表扬“是你们合作把咱家东西拿回家”。
在家里,老大从洗衣机里拿衣服,老二负责晾晒,体验共同做好一件事的喜悦。
孩子尝到了“合作甜头”才会有合作意识。
学会合作是二胎家庭非常重要的功课。
因为合作给孩子带来的,除了避免他过度关注自我,也能增强家的凝聚力。
懂得合作的孩子未来更容易融入群体,学会用取长补短,担待他人、提升自己。
综艺《向上吧,少年》有个片段。
主持人杜海涛问兰海老师:二胎家庭,父母要注意什么?
兰海老师坦言:不要想着去平衡和公平。
一旦父母追求标准,就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总想着去爱两个孩子,不如在某个瞬间爱好一个孩子。
比如,哥哥写作业需要妈妈陪伴,妹妹明明不需要,因为吃醋,也要妈妈陪着。
妈妈就可以表达感谢:妹妹作业写得好,不用妈妈担心,这样我们就有时间多帮助哥哥。
综艺《向上吧,少年》剧照
瞧!爱中有鼓励、看见、共情他人……妹妹还会和哥哥争吗?
为了规避二胎家庭偏心,许多父母力求平衡。
但比起把爱一分两半去平衡,孩子更需要独一无二的爱。
无论孩子是大的还是小的,优秀与否,只因他是他,就值得被父母专属、完整地爱着。
按孩子的需求去爱他就好。
唯有情感的满足,才有亲情的归属。
孩子行走世界,既可以为自己赋能,也会因“人情味”收获人生幸福。
多一个亲人是多一份爱。
父母唯有抱持此信念,血脉亲情才能更好地成就孩子人生与未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