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热点
  • 资讯
  • 财经
  • 要闻
  • 经济
  • 快讯
  • 科技
  • 滚动
  • 行业
  • 教育
logo
  • 中陕网首页 >
  • 中陕网 > 资讯 >
  • 正文

环球热头条丨为什么说江源打个喷嚏,长江就会感冒?

2023-01-04 12:29:49 来源:《瞭望》新闻周刊

加强长江源气候变化、生态演变等方面的基础研究,从生态预警和生态修复等方面开展科技攻关,让江源保持绮丽壮观风光永续,生物多样性永存


(相关资料图)

雪山遍布、河湖波涌、草甸延绵。平均海拔超过4500米的长江源区,风景绮丽壮观。其背后,则是十分复杂、脆弱的生态系统。这里植被和土壤的“表层肌肤”对维系江源生态系统稳定发挥着重要作用。

为深入观测研究江源植被和土壤,来自长江科学院的青年科研团队近年来多次参加江源科考,深入江源腹地,探寻江源植被生态奥秘,开展模拟升温和径流冲刷等试验,摸清植被退化和水土流失风险。通过长期观测和多种试验,聆听江源植被“言语”,为江源生态保护提供科研支撑。

探寻江源草甸奥秘

徒步穿越秦岭考察植被分布、踏遍北京周边山地寻找北柴胡,1982年出生的长江科学院任斐鹏博士热衷探究植物生态多样性,在大学读硕读博期间足迹已遍及祖国大江南北。在他看来,地球表层的植被与土壤对外界环境变化十分敏感,能直观反映生态环境的变化。

巍峨神圣的雪山、蜿蜒曲折的河道、草肥水美的湿地、地下厚厚的冻土、不时冒出的藏羚羊,这是任斐鹏2014年首次在长江源参加科考时看到的壮丽场景。凭借环境地理学与生态学等领域的长期专业积累,让他将目光锁定在江源植被和土壤生态系统。

“如果将流域生态系统比作人体,植被和土壤如同人体的肌肤,为各种生物提供食物和栖息地。”任斐鹏说,观测和研究植物如同“聆听植被言语”,过程虽然艰辛枯燥,但通过大量信息读取和比对,就能感知植被生态的环境偏好和健康状态,尤其是在江源脆弱的生态环境中,植被依然丰富多样,值得重点关注研究。

科考途中每到一个考察点,任斐鹏和队友都会按照1米×1米、5米×5米的正方形面积,分别布设草地和灌丛调查样方,详细观测每个样方内的植物组成、植株高度、物种多度、分盖度和总盖度等指标,记录土壤类型、干扰程度、坡度和坡向等生境指标。

夏日江源,漫山遍野是黄绿交织的草甸。身处其中,常会让人产生来到北方茫茫大草原的错觉。“长江源区的高寒草甸和内蒙古等北方草原外观看上去相似,在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上却完全不同。”经过多年科考观测和对比研究,任斐鹏发现,我国北方广大草原主要是以耐旱的针茅、羊草等禾本科植物为优势种。这些植物多能生长至50厘米以上,因此能出现“风吹草低见牛羊”等景象。

而长江源区的高寒草甸则以高原嵩草和矮嵩草等抗寒、耐旱的莎草科植物为优势种,植株通常比较矮小,普遍低于20厘米。任斐鹏说,江源地处高原,气候寒冷,植物的生长期也相对更短,一般5月底才返青,8月底就逐渐变黄。

土壤环境也是任斐鹏和队友考察的重点。江源地处高原腹地,土壤发育过程缓慢。从调查来看,自青藏高原隆起至今,高寒草甸发育的土壤厚度多处调查点仅为15至20厘米,一旦遭受破坏,短期内难以自然恢复。

观测研究发现,江源地区植物附着生存的土壤,与北方草原也存在明显区别。内蒙古草原地区以黑钙土、棕钙土、荒漠土为主,土层较厚,腐殖质多肥力足。江源地区土壤则以高山草甸土、草甸沼泽土、寒钙土为主,土壤土层较薄,加上土壤发育缓慢、植被退化等,常导致土壤肥力不足。

大量冻土层分布是江源土壤又一大特点。任斐鹏介绍,当江源地区温度降到零摄氏度以下,土壤中水分凝结成冰后将土壤冻结在一起,形成坚硬的冻土层,江源地区很多土壤冻结期超过5个月。“水结冰后体积增大,因此土壤冻结会隆起形成丘状地带,破坏土壤结构和植物根系,到了夏季升温冻土消融,极易出现水土流失”。

将“实验室”搬上江源

高寒、高海拔地区被视为全球气候变化的前哨站。江源地区生态环境脆弱,在全球二氧化碳排放增加情况下温室效应更加明显,对温度升高的响应更为敏感而迅速。多年观测结果显示,过去数十年来长江源地区气温呈现出波动上升的趋势,尤其是近20年来升温速率明显加快。长江源区过去10多年来的年平均气温,比此前40多年平均气温上升了1.4摄氏度,升温幅度是同期全球平均水平的两倍。

植物作为维持江源生态健康的重要基础,遇到升温后会有哪些变化?近年来,任斐鹏和队友孙宝洋一直在通过模拟增温试验开展研究。

“模拟增温试验”是国际上观测不同增温状态下植物生态系统变化的主要研究方式。这项试验通过在草地上安装不同高度的温箱,布设传感器观测箱内温度,模拟形成不同增温条件,从而分析箱内植被生态的相应变化。

在位于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杂多县的水利部长江江源区水生态系统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长江科学院江源基地,《瞭望》新闻周刊记者看到,草地上竖立的15个六边形温箱被分为5组,高度在0.4米至1.20米间均等分布,加上自然草地对照组,共形成6组不同增温幅度下的植被对比观测样方。

这些增温箱是任斐鹏和队友一块设计制作,在2020年从武汉运至杂多基地安装的。“青藏高原昼夜温差大、风力强,还经常出现大冰雹,国际上常用的增温箱很难适用。”任斐鹏说,结合江源气候条件,他们自己动手选材料、画图纸,先后试制5类不同的模型,最终选择用有机玻璃和不锈钢等材料搭建温箱。

根据温度传感器实时监测,长江源区多年平均气温零下1摄氏度情况下,不同高度的温箱能实现不同幅度增温。其中1.2米高的温箱,能增温约4摄氏度。任斐鹏和队友一直维护温箱,观测箱内草地生态系统,他们也被其他同事笑称为草地温箱“奶爸”。

试验过程中意外总是不期而遇。2022年3月,一场大风夹杂冰雹呼啸而来,将两个增温箱玻璃砸出洞,受损严重。得知情况后,任斐鹏加班赶制温箱修复材料,第一时间寄到杂多县由前方工作人员帮忙替换,终于赶在植被复苏发芽前将温箱修复如初。

为研究不同植被覆盖条件下江源地区土壤侵蚀规律与特征,任斐鹏和队友长江科学院博士孙宝洋在江源基地安装了变坡水槽冲刷试验装置。这套形似传统水车的试验装置,可以模拟分析坡度范围在0至30度范围内不同水流速度对不同类型土壤的侵蚀影响机制。

“高原的气候条件在平原地区难以模拟,因此在江源地区开展试验,能尽量保证环境、样品与野外一致,相对精准建立植被和土壤影响生态环境的联系机制。”孙宝洋说,他们科考中采集不同点位的高山草甸土、寒钙土等原状土样,带回基地开展径流冲刷试验。

白天奔波铲土,夜晚回到基地开展冲刷试验,高海拔、长时间的缺氧工作,科考队员常常身心俱疲,有时路上还会发生陷车、爆胎等情况,坚持和放弃往往就在一瞬间。“高原试验条件艰苦,不确定性因素多。”任斐鹏说,将“实验室”搬上江源,就得耐心坚持,做好面临各种挑战、应对各种突发的准备,“坚持过后,曙光就会在眼前”。

长江科学院的科考队员在长江源区进行科考工作(2022年7月26日摄) 肖艺九摄/本刊

升温3摄氏度可能是临界点

多年长江源科考发现,受全球气候变暖影响,近年来长江源局部地区植被变化明显,出现高寒草甸退化、水土流失加剧等隐患。任斐鹏和队友在模拟增温试验中发现,随气温升高,温箱观测样方内的禾本科植物高度明显增加,俗称为“断肠草”的狼毒等毒杂草有所增多,鼠害干扰明显增强。

作为江源常见的禾本科植物代表,老芒麦对温度变化反应非常敏感。孙宝洋介绍,在露天情况下,老芒麦夏季平均高度约72厘米,试验中随着温箱内温度增加,老芒麦也逐步长高,“在1.2米高的温箱中,老芒麦最高能长到1.2米,这在江源自然环境中很少能见到。”

“老芒麦等植物高度增加,必将影响周边低矮植物生长环境,甚至可能打破原有植物群落的种间关系。”任斐鹏介绍,生物多样性削弱后,尤其是高原嵩草等控制水土流失,维持生态稳定重要物种受到威胁,将对群落结构、功能和微环境产生重要影响。

经过连续3年的模拟增温试验原位观测,任斐鹏分析相关数据后发现,当增温幅度小于3摄氏度的情景下,监测样方内的物种数量和群落优势种没有明显变化,当增温幅度达到或大于3摄氏度时,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发生了明显变化,“升温越高,监测样方内的植被覆盖度下降越大,生物多样性和物种密度下降趋势更加明显”。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2022年2月发布的第六次评估报告指出,在“中等变暖水平(3.2摄氏度)”条件下,面临灭绝风险的物种数量显著增多,比如无脊椎动物、两栖动物和有花植物。“江源科考的‘模拟增温试验’观测结果,与这一结论能够相互佐证。”任斐鹏说,因此升温3摄氏度可能是长江源区高寒草甸生态系统退化的“临界点”。

植被退化将带来一系列生态连锁反应。“在高寒草地坡面,植物根系就像是固结土壤的‘织网’。”任斐鹏说,随着气温升高、冻土消融,土壤中的水分流出,地表植被在重力作用下沉降往往会引发植被和土壤退化,破坏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

在模拟径流冲刷试验中,任斐鹏和孙宝洋根据土壤附着植被轻度、中度、重度退化三种类型对比发现,随着植被退化程度加深,径流冲刷作用下的土壤分离速率呈几何级数递增,“这说明植被覆盖度越低的土壤,平均分离速率越大,模拟实验显示,在相同水流功率条件下,长江源土壤分离速率大于西南及黄土高原地区”。

高寒草甸及土壤,附着在高原高寒冻土之上,形成时间异常漫长。如果平原地区形成1厘米土壤需要100年,江源地区则需要200年以上。孙宝洋说,如果植被持续退化,江源地区水土流失加剧,长江江水含沙量也将明显增加,当地居民和动植物的生存环境将会恶化。

保护江源生态,维持植被生态系统健康是关键。任斐鹏表示,未来他们还将开展持续监测,准确把握高寒草甸植被生态系统演变过程及响应特征。“江源保护还需要加强江源气候变化、生态演变等方面的基础研究,从生态预警和生态修复等方面开展科技攻关,让江源绮丽壮观风光永续,生物多样性保持永存”。(文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李劲峰 陈杰)

责任编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为您推荐

  • 环球热头条丨为什么说江源打个喷嚏,长江就会感冒?

    加强长江源气候变化、生态演变等方面的基础研究,从生态预警和生态
  • 全球热点!菲律宾总统:期待开启菲中关系新篇章

    菲律宾共和国总统费迪南德·罗慕尔德兹·马科斯于1月3日至5日对中国
  • 浙江:按年龄有序发放“防疫包”

    【抗疫中,我们众志成城 】 本报杭州1月3日电(见习记者刘习 记
  • 讯息:河南:村民看病有了“远程会诊”

    【抗疫中,我们众志成城 】 本报郑州1月3日电(记者崔志坚 通讯
  • 今日热门!山东省微山县——流动接种队 疫苗送上门

    本报济南1月3日电  (记者肖家鑫)“我们去县里或乡里接种新冠疫
  • 天天快播:转阴后为何咳嗽不止?病毒是否攻击人体生殖系统?

    新华社北京电(记者张泉、宋晨)很多新冠病毒感染者转阴后仍一直咳
  • 讯息:做好专业知识的普及宣传

    前不久,一则“病毒学博士5天内2次感染不同毒株”的消息引发广泛关
  • “脑雾”冲上热搜第一!阳康后“感觉自己变傻了”?如何缓解?专家回应→

    近日有患者表示“阳康”后感到疲倦、注意力下降甚至“感觉自己变傻
  • 焦点简讯:【国际锐评】太平洋国家有权向日本排放核污染水发起索赔!

    “我们需要提醒日本注意,如果它(核污染水)是安全的,就在东京倾
  • 今日热门!根深蒂固政治偏见的充分暴露(钟声)

    中国根据疫情形势变化,因时因势优化防控措施,这一政策调整科学、
  • 世界滚动:开放是世界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和音)

    1月2日,随着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对印度尼西亚正式生
  • 教育部部署2023年寒假校外培训治理工作

    记者1月3日从教育部获悉,教育部近日印发通知,部署各地教育行政部
  • 环球今亮点!西藏岗布错:冬日蓝冰奇观

    岗布错又名“卡盯寺米”,位于西藏山南浪卡子县岗布沟内,海拔约5200米。岗布错又名“卡盯寺米”,位于西藏山南浪卡子县岗布沟内,海拔约5200
  • 环球头条:法国尼斯:温暖的冬天

    新年初始,欧洲多地迎来反常高温天气。新年初始,欧洲多地迎来反常高温天气。新年初始,欧洲多地迎来反常高温天气。新年初始,欧洲多地迎来反
  • 北京:直击节后首个工作日交通早高峰

    当日是2023年首个工作日,稳步复工复产的北京迎来早间出行高峰。当日是2023年首个工作日,稳步复工复产的北京迎来早间出行高峰。当日是2023年
  • 热资讯!元旦假期消费市场:人气渐旺,暖意渐浓

    刚刚过去的元旦假期,各地消费市场人气渐旺,暖意渐浓。刚刚过去的元旦假期,各地消费市场人气渐旺,暖意渐浓。刚刚过去的元旦假期,各地消费
  • 世界热推荐:新一届美国国会宣誓就职,美媒:美政府可能再次面临关门窘境

    【环球时报驻美国特约记者 杨征 环球时报特约记者 王逸】当地时
  • 布基纳法索发生惨剧 造成至少28名平民死亡

    新华社洛美1月3日电 瓦加杜古消息:布基纳法索政府2日晚发表声明说
  • 当前头条:科普:新冠变异株奥密克戎亚型XBB更危险吗

    新华社北京1月3日电 近期,新冠变异毒株奥密克戎亚型XBB引发的感染
  • 成都打造多业态集聚性社区——一刻钟服务圈,让生活更方便(倾听)

    核心阅读全国“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首批试点建设一年多来,30个
  • 强化科技支撑 做优特色产业(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

    每天凌晨,一辆辆货车从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出发,满载着新鲜蔬菜驶
  • 阳康人挤爆三亚 不失为经济全面复苏的信号

    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和向往,让节日回归了节日,也让消费场所找回
  • 天天热点!96.23%受访青年由衷敬佩坚守岗位的平凡人

    坚守,是最温暖的陪伴96 23%受访青年由衷敬佩坚守岗位的平凡人在北
  • “国考”将于1月7日开考 北京考区发提示

    2023年度国考将于1月7日开考 北京考区发提示——考生有发热症状将
  • 当前动态:手机APP弹窗关不掉?多措并举加力整治!

    原标题:手机APP弹窗关不掉?加力整治!移动互联时代,即时通讯、网
  • 世界新动态:浙江省金华市基层武装部完成升级改造

    “战备器材库房统一升级为集装箱板房,民兵管理有了全时指挥控制系
  • 全球快播:美国议员履历造假丑闻发酵 网友:他很适合华盛顿

    新华社华盛顿1月2日电(记者颜亮 孙丁)美国新一届国会开幕在即,
  • 巴西2022年贸易顺差创新高

    新华社圣保罗1月2日电(记者罗婧婧)巴西发展、工业、商业与服务业
  • 世界微资讯!美国国家气象局:美国面临新一轮冬季风暴

    据俄罗斯卫星社报道,美国国家气象局发布消息称,在2022年12月数十
  • 布基纳法索发生惨剧 28名平民死亡

    新华社洛美1月3日电 瓦加杜古消息:布基纳法索政府2日晚发表声明说
  • 世界播报:“五个一百”:点点微光汇聚成强大动能

    作者:张尔冬日迈月征,山河日新。2022年12月31日,由中央网信办主
  • 全球滚动:暴力事件频发,美国安全问题痼疾难除

    2022年12月31日,一辆沾上血迹的警车停在美国纽约时报广场。”  极端主义和国内恐怖主义愈演愈烈不过是美国国内安全状况持续恶化、社会动荡
  • 天天看点:一些国家对来自中国旅客采取临时防疫措施,中方:将本着对等原则采取相应措施

    1月3日,外交部发言人毛宁主持2023年第一场外交部例行记者会。有记
  • 当前要闻:美国专家:中国疫情防控政策调整是基于3年抗疫经验

    中国与全球化智库高级研究员马意骏近日表示,中国现在选择优化调整
  • 动态焦点:外媒述评:世界看好中国机遇

    据德国《商报》网站2022年12月30日报道,中国是目前最令金融市场关心的话题。美国银行新兴市场团队负责人卡洛斯·费尔南德斯-阿勒称,由于旅游
  • 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力提效 有效支持高质量发展——访财政部部长刘昆

    题: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力提效有效支持高质量发展——访财政部部长刘昆 2023年,将适量扩大专项债券资金投向领域和用作资本金范围,持续形成实
  • 天天动态:全球首架C919密集验证飞行 为商业运营做好准备

    新年伊始,国产大飞机C919就开启密集验证飞行。C919飞机完成航线验证飞行后,中国民航局将对验证结果进行审定和检查,确认东航具备安全运行C91
  • 全球报道:前北约将军预测俄乌今年夏季将达成某种形式的停火

    前北约将军预测俄乌今年夏季将达成某种形式的停火-中新网 SOHUCS{cl
  • 环球资讯:美国会骚乱两周年将至 国会警察为可能的袭击做准备

    美国会骚乱两周年将至 国会警察为可能的袭击做准备-中新网 SOHUCS{
  • 新时代,我在中国|加拿大外教成斜杠教师:既教数学又教美术

    来自加拿大的史蒂夫·沃克尔(Steve Walker)在中国已经有13年了
  • 登陆月背4周年!“嫦娥家族”还将完成这些任务

    登陆月背4周年!“嫦娥家族”还将完成这些任务-中新网 SOHUCS{clear
  • 天天速读:中国铁路总体技术水平迈入世界先进行列

    中国网1月3日讯 (记者 唐佳蕾)记者在今日召开的中国国家铁路集
  • 环球聚焦:国铁集团发布2023年主要工作目标:完成旅客发送量26.9亿人次

    中国网1月3日讯 (记者 唐佳蕾)记者在今日召开的中国国家铁路集
  • 转发提醒!开工第一天,这些事千万别忽略

    2023开工第一天防护不能少!出门前、通勤途中上班时、回家后不同场
  • 天天最资讯丨万人说新疆|吗尔旦的小太阳

    吗尔旦是和田地区和田县一所幼儿园的小朋友。今天幼儿园的美术课他
  • 天天微头条丨“两减免四支持” 青海实施32条措施为“一老一小”服务业纾困

    图为工作人员正在为老人提供服务。(资料图) 青海省民政厅供图3日
  • 河北唐山港:新年装卸忙 力争开门红

    新年伊始,河北唐山港一派繁忙景象,在各码头、堆场,工人们操控设备加紧装卸作业,力争实现首月开门红。新年伊始,河北唐山港一派繁忙景象,
  • 治疗新冠有“特效药”吗?如何科学使用抗病毒药物?——国家卫健委组织权威专家解答防疫热点问题

    国家卫生健康委组织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副院长、北京市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长童朝晖和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科主任王贵强作出回应。” 
  • 全球观察:守护好农村群众健康——云南镇雄县抗疫一线见闻

    题:守护好农村群众健康——云南镇雄县抗疫一线见闻 在泼机镇另一个万人村李官营村,40岁的村医付向朋背着药箱,挨家挨户送“防疫健康包”,
  • 今日热门!国宝画重点丨三星堆重大成果!它还没有名字……

    两件“国宝”终于再度相拥 ……记者2日从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获悉 考古学家利用数字三维模型技术 铜顶尊跪坐人像 与8号“祭祀坑”神兽的
  • 拜登否认与韩讨论共同核演习 韩方:记者提问断章取义

    中新网1月3日电 据韩国国际广播电台(KBS)报道,美国总统拜登当地时
  • 【环球聚看点】日本东京井水检出致癌物质 疑似与驻日美军有关

    海外网1月3日电 据日本《东京新闻》1月3日报道,日本东京都水道局
  • 美知名投资者预测:美国经济今年很可能陷入衰退

    中新网1月3日电 据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报道,美国知名投资者
  • 公安部:元旦期间79场大型活动顺利举行 未发生重大道路交通事故

    中新网北京1月3日电 (记者 郭超凯)记者从公安部获悉,截至2日16时
  • 环球热推荐:美好生活的片段里,镌刻着中国人的团圆记忆

    打开电脑浏览器,在搜索框输入“团圆”两个字,你会看到约上亿条相
  • 天天新消息丨学习卡丨以奋进拼搏开辟未来

    打卡学习 ↓↓↓监制丨李浙

相关推荐

  • “脑雾”冲上热搜第一!阳康后“感
  • 焦点简讯:【国际锐评】太平洋国家有
  • 今日热门!根深蒂固政治偏见的充分暴
  • 世界滚动:开放是世界繁荣发展的必由
  • 教育部部署2023年寒假校外培训治理
  • 环球今亮点!西藏岗布错:冬日蓝冰
  • 环球头条:法国尼斯:温暖的冬天
  • 北京:直击节后首个工作日交通早高
  • 热资讯!元旦假期消费市场:人气渐
  • 世界热推荐:新一届美国国会宣誓就

阅读排行

  • 环球热头条丨为什么说江源打个喷嚏,长江就会感冒?
  • 全球热点!菲律宾总统:期待开启菲中关系新篇章
  • 浙江:按年龄有序发放“防疫包”
  • 讯息:河南:村民看病有了“远程会诊”
  • 今日热门!山东省微山县——流动接种队 疫苗送上门
  • 天天快播:转阴后为何咳嗽不止?病毒是否攻击人体生殖系统?
  • 讯息:做好专业知识的普及宣传
  • “脑雾”冲上热搜第一!阳康后“感觉自己变傻了”?如何缓解?专家回应→
  • 焦点简讯:【国际锐评】太平洋国家有权向日本排放核污染水发起索赔!
  • 今日热门!根深蒂固政治偏见的充分暴露(钟声)

中陕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