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9日,由中国外文局中东欧与中南亚传播中心(人民画报社)主办,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和印度喀拉拉邦大学中国研究中心、政治学系协办的中印媒体智库论坛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办。来自中印两国媒体、智库、高校的12位专家学者围绕“新起点新愿景:2023中印关系与人文交流”主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讨论。
中国外文局中东欧与中南亚传播中心(人民画报社)主任姜永钢指出,刚刚过去的2022年,世界经济复苏和国际局势仍有诸多不确定性。同时,极端天气与自然灾害频发、人类健康危机、粮食危机等全球性问题依然威胁着人类。中国和印度作为重要的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是世界多极化进程中的重要力量。面对新形势,两国理应加强战略合作,维护全球稳定与发展;加强务实合作,为两国共同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增进媒体智库交流,助力两国互学互鉴。
(资料图)
“新南亚论坛”创始人苏廷德拉·库尔卡尼(Sudheendra Kulkarni)对中国政府和人民抗击新冠疫情的努力表示肯定。他认为,当今世界面临多重挑战,需要所有人团结一致,守望相助。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趋势,某些霸权国家实行技术封锁或寻求经济脱钩的手段注定走向失败。虽然有诸多外部不利因素,但2022年中印双边贸易额超过1359亿美元,再创新高。未来,两国需要在媒体、智库、人文交流等方面展开合作,拉近两国民心。
云南省社会科学院、中国(昆明)南亚东南亚研究院副院长陈利君表示,中国与印度都十分重视对外文化交流合作。作为邻国,双方要充分发挥各自优势,不断挖掘友好合作的故事,深入推进人文交流,促进“心联通”。他建议,要健全中印人文交流合作机制,拓宽人文交流路径,改进人文交流方式,共同打造有影响力的人文交流品牌,发挥智库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印度喀拉拉邦大学社会科学学院主任、教授约瑟库帝(Josukutty C. A.)表示,中印两国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自古以来,以人文交流为主的友好往来促进了两国政治、经济和文化关系的发展。当前,两国都处于挑战与机遇并存的转型期,是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基于文化实力发挥全球作用的有利时机,双方必须摒弃成见,在相互认同中加深了解。
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研究员林民旺认为,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两个国家,中印关系的好坏关系全球三分之一人口的福祉,为人民谋福祉应该是两国政府处理中印关系的基本出发点。中印关系目前面临着一些困难,媒体需要承担起应有的责任,进行更加客观、公正的报道,两国人民要跳出固有的思维框架,以动态的眼光认识和了解彼此。
印度拉贾斯坦大学南亚研究中心前主任、名誉成员卡洛里·辛格(Karori Singh)表示,中国的和谐世界国际关系理论和印度“世界是一个家庭”的观念有着共通之处,实现这样的愿景需要中印两国加强合作,践行多边主义,推动全球化向前发展,更好地发挥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的作用。2023年,两国有必要改革现有合作机制,深化对话,重建信任,探索双边与多边合作的新途径。
上海外国语大学印度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陈金英表示,不搞冲突和对抗,不利用任何第三国来针对对方,保持友好合作关系,应该是中印两国政府和民间社会的共识。中印两国都在各自独特的发展道路上探索实现国家现代化,制度的差异不应成为价值观对立、小集团思维的原因。两国应扩大机会促进相互了解,消弭误会,创造共识,解决分歧。
印度《自由新闻报》顾问编辑巴斯卡(R. N. Bhaskar)指出,当今世界充满了不确定性,某些强权国家试图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他国,单边主义、麦肯锡主义抬头,给世界发展带来了阴霾。文明和文化本身就是丰富多彩的,需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中国、印度和其他发展中国家应该在媒体、智库、减贫、教育、医疗、贸易、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进行合作,促进人文交流,构建和谐世界。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法学院副教授胡勇表示,总体来讲,2022年的中印关系呈现恢复发展的势头,但距离中印关系完全正常化还有一段路要走。促进中印关系重回正轨,既要妥善解决存量的问题,也要开辟新的合作空间。中印两国应该加强在国际发展领域的三方合作,即“中印+”三方发展合作,打开两国合作空间的新窗口,进而成为稳定和改善中印关系的新抓手。
印度索梅亚大学佛法研究所副教授沙海丽(Saheli Chattaraj)表示,中印两大文明在历史上一直保持联系,创造了许多文化交融的生动范例。近些年来,两国在国际舞台上都展现出利用和挖掘本国优秀文化的优势,打破了西方文化主导的世界文化格局。两大邻国的发展密不可分,两国合作影响着本国和整个亚洲地区的发展。
国网能源研究院研究员毛吉康表示,中印两国在能源转型及全球气候治理中的合作前景广阔。两国同为发展中大国,在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谈判中长期保持着共同立场,倡导“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要求发达国家承担更多的减排责任。两国处在相似的能源转型阶段,都面临统筹能源转型与能源安全的巨大挑战,相互借鉴与合作对两国的能源转型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印度喀拉拉邦大学政治学系青年学者阿米娜·瑞姆(Amina Reem)表示,中印两国一直对彼此的文学文化成就充满欣赏,两国之间最重要的纽带就是文化和人文交流,但现在能将中文翻译成印地文的专家屈指可数,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印度对中国的了解。中印两国政府和学者需要进行更积极的对话,赓续友谊,弘扬传统,向全世界展示两个文明古国的优秀文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