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热点
  • 资讯
  • 财经
  • 要闻
  • 经济
  • 快讯
  • 科技
  • 滚动
  • 行业
  • 教育
logo
  • 中陕网首页 >
  • 中陕网 > 资讯 >
  • 正文

【环时深度】在日本,为何“Z世代”对华更有好感?

2023-02-01 09:33:23 来源:环球时报

编者的话:“Z世代”通常指1995年到2009年出生的人,也就是俗称的“95后”“00后”,他们已成为决定各国发展和影响国际交往的重要力量。日本媒体报道说,“Z世代”在中国超过2亿人,而在处于“少子化”的日本约有1800万人。日本官方近期公布的民调结果显示,相比其他年龄段的人,日本“Z世代”对华好感度最高。多位日本年轻人和两国关系观察人士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从历史、经济、文化等多个维度,对日本人看中国存在的“年龄温差”问题进行了深度解读。更重要的是,他们都强调,发展好两国“Z世代”的关系,就能把握住未来中日关系的走向。

“Z世代”观察中国的视角不同

日本内阁府去年底公布的“年度外交民意调查”结果显示:20.66%的受访者对中国“感到亲切”,较去年增加1.4%;其中,与60岁至69岁的13.4%、70岁以上的13.2%相比,“Z世代”中18岁至29岁的受调查者对中国“感到亲切”的比例为41.6%,明显高于其他年龄层的平均值。


(资料图片)

“这个调查结果令人感到欣慰且意味深长。”日本杏林大学综合政策学部教授刘迪长年在日本任教,他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在今天的日本课堂上,学生们讨论的热点话题有所变化,不是上一世代制造的与邻国的“领土议题”,而是主要围绕日元贬值、日本经济“失去的30年”以及“韩国人均GDP即将超过日本”等与本国民生息息相关的话题。他认为,从这个现象也能找到日本“Z世代”对华好感度增加背后的部分内在原因。据刘迪观察,与10年前比,日本年轻一代对未来的危机感明显增强,他们已失去“发达国家优等生”的自信,对国家经济停滞、数字技术创新落后、“高龄少子化”等问题日益严峻深感焦虑,同时也对日本政治领导力缺失等问题感到困惑。

围绕这个民调结果,共同社客座研究员冈田充日前在日媒刊发题为《“Z世代”对华有好感,不同年龄段为何好感度不同》的文章。他在文中剖析称,将日本或欧美的治理体系投射到中国的政治和社会上,以日本或西方的标准观察判断中国,这是很多六七十岁的日本人对中国“没有亲切感”的原因,而“Z世代”的想法则有所不同。冈田充以教过的大学生为例说,日本“Z世代”没有经历过国家经济高速增长时期,在他们还没出生时日本经济已开始陷入低迷,而在他们的成长期,中国又赶了上来。随着中日民间交往的加深,“Z世代”在学校或工作中经常可以和中国留学生或中国同事直接接触,这让他们可以从一种“对等”的视角观察中国。

冈田充近日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内阁府以往的调查也呈现出“Z世代”对中国感到亲切的倾向,只不过在中美对立、中日关系遇到阻力的大背景下,日本人在对华观感上的“年龄温差”明显加大。若在较长维度中回顾日本人的中国观即可发现,在日本对华开始政府开发援助(ODA)的前一年(1978年),对中国“感到亲近”和“不感到亲近”的受访者占比分别为62.1%和26.2%,属于日中关系的“黄金期”。此后,虽然“感到亲近”的占比逐年下降,但在明仁天皇访华的1992年仍超过半数,达55.7%。1995年“感到亲近”和“不感到亲近”的数据首次实现逆转,分别为45%和51%,这也是中国开始飞速发展成为大国的时期。

“2012年日本‘钓鱼岛国有化’闹剧之后,对华好感度的‘年龄温差’开始凸显。”冈田充分析说,2012年11月的调查结果中,对中国“感到亲近”的“Z世代”和70岁至79岁人群的占比分别为30.1%和11.8%。这一数据在2019年发展成为40.8%和20.1%,前者是后者一倍的趋势自此固定化。

同样是去年底,西方一家媒体搞的民调显示,在全球56个国家中,韩国人的反华情绪最为强烈,对中国持消极态度的人占比高出日本10个百分点以上。不可否认,民调的方式和分析方法都会影响到结果。冈田充认为,日本通常采用家庭访问式的调查方法,但相比上岁数的人,“Z世代”平时不会老待在家里,因此,数据只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民众的对华好感度。

对某一方面感兴趣,带来对华好感

今年25岁的木村隆来自大分县农村,他非常愿意和《环球时报》记者分享日本“Z世代”对中国的看法。木村隆说,2008年看北京奥运会的比赛让他认识了中国,尽管那时他还只是一个9岁的孩子。随着年龄增长,木村隆看到一个和印象中截然不同的中国——中国并不是一些日本老人和他描述的那样贫穷。特别是最近一些年,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和TikTok等社交媒体受到全球年轻人的喜爱,他们打开手机便可看到一个丰富立体的中国。对超四成日本“Z世代”对华抱有好感这样的民调,木村隆并没有预料到。他坦言,确实身边有一些同龄人对中国的某一方面感兴趣,这或许是他们对中国抱有好感的原因。

木村隆说,中国先进的IT技术、悠久的历史文化、美味的菜肴都能引起年轻人对这个邻国的喜爱。就他个人而言,对中国的兴趣始于大学时期。那时日本开始流行正宗的中国菜,在品尝、学做中国菜的过程中,他了解到美味佳肴背后的中国历史和文化。木村隆后来还到中国短期留学,结交了不少中国朋友,更加深了他对中国的喜爱。最近爱上品鉴中国茶和努力学中文的木村隆希望有机会还能到中国学习深造。

东京艺术大学设计专业一年级学生若狭谷理纱告诉《环球时报》记者,日本年轻人对流行文化很“敏感”,特别是喜欢尝试新的东西。最近日本很流行中国游戏、中餐和中国美妆。在她的班级里,大家会讨论中国游戏《原神》,很多女生喜欢用中国美妆品牌姿色(zeesea),因为“颜色好看,包装盒也精致”。此外,东京繁华街头,中国品牌的广告牌也越来越多。她的话让记者想到,日媒最近两年经常刊登有关“韩流和中国风争夺日本‘Z世代’服装市场”之类的文章。

理纱出生于2002年,小学四年级时跟随父母来到中国。一家人在大连生活近10年,她直到高中毕业才回到日本上大学。这让她比一般的日本同龄人更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理纱平时还在一家专门教中国留学生的画室打工,她认为中国留学生非常喜欢与人交流,而且勤学好问。除了以一种“平视”的视角观察中国外,实际上,像理纱这样喜欢向同学推荐中国饮食文化的年轻人也扮演起沟通中日民间交流的桥梁角色。

客观存在的“年龄温差”

日本不同年龄的人对华好感度存在“年龄温差”,是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话题。刘迪分析说,“Z世代”生长于网络成熟的年代,能自由运用社交媒体双向交流,他们不仅接收信息也主动发信,这些年轻人更加关注本国所面临的问题。他们会根据自己的价值观,重构观察到的整个世界图景。他们观察到的中国,与上一辈人印象中的贫穷和落后形成强烈反差。这个“新中国”经济高速增长、技术进步迅速、社会高效运转,这些事实都让日本“Z世代”对中国感到好奇,迫切想要了解中国的秘诀,认为应该汲取中国的宝贵经验。

日本“Z世代”了解外部世界,需要更多直观、感性以及直接的交流。刘迪教授说,有一次,他让日本学生和中国留学生介绍各自的家乡。有中国留学生播放家乡发展变化的视频,日本学生看得“两眼放光”。刘迪说:“他们很自然地被视频里中国独特的风光、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便捷的无人支付等吸引了。日本年轻人对这些都很感兴趣,他们能接受这样一个真实的中国。”

“日本民众比较容易受本国媒体影响,特别是电视台。”日本纪录片导演竹内亮曾这样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在日媒工作过的竹内亮非常清楚,那些“黑”中国的节目收视率更高,且收视群体的年龄层也比较高,特别是50岁以上的日本男性观众最喜欢看“黑”中国的节目。据分析,这一代日本人年轻时经历过日本战后的黄金时期,他们认为“日本最厉害,不可能被中国超过”。如果他们看到中国某些地方比日本好的报道,会有伤自尊感。他认为,并非所有的日本年轻人都会对中国有好感,相比之下,大城市的年轻人获取信息的渠道更多元,对中国也最感兴趣。那些喜欢通过短视频学“中国风”的化妆方法和喜欢打中国游戏的高中生,对中国文化没有抵触心理。

两国“Z世代”交流深深影响中日关系未来

“Z世代”的中国观是否会受到日本政府对华政策甚至日本右翼的影响?两国“Z世代”之间的关系,又对未来两国关系的发展会有哪些影响?谈到这些话题,冈田充告诉《环球时报》记者,以“2ch”为首的网络论坛开始受关注大约是在本世纪初,当时有机会接触互联网的多为20岁至30岁的年轻人,也就是说,当初被称为“网络右翼”的是以年轻人为中心。他分析说:“20多年过去了,尽管智能手机和移动互联网越来越普及,但在日本,喜欢在社交媒体上发表言论的反而是老年人居多。有一点外界可能并不清楚,实际上在现在的‘网络右翼’群体当中,主力是中老年人而不是年轻人,这也合理解释了为什么‘网络右翼’的对华观感不好。”

冈田充说,中国留学生的身影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日本的校园里,网络上可以和中国年轻人直接交流的社交群组也开始增多。随着这种交流的深入,日本年轻人更加关心“中国经济为什么可以飞速发展”“中国动漫和游戏为什么能赶超日本”等话题,他们更愿意去探究这些问题的原因,认为一味“厌华”或“与中国为敌”对日本没有好处。冈田充说,如果能继续推进中日“Z世代”交流势头的话,将为改善处于困境中的日中关系提供动力。

理纱认为日本“Z世代”不太会受那些消极因素的影响,主要原因是年轻人获取信息的途径更为丰富,关于中国的各种报道他们都能获取到,并有自己的判断。谈到如何让更多日本民众增加对华好感度的问题,她提的一个建议是,熊猫在日本属于“国民团宠”,因此 “用好熊猫这张牌”仍不失为中国在日本塑造可亲可爱形象的重要方式。

接受采访的日本人士大都表示,发展好两国“Z世代”的关系,才能更好把握未来日中关系的走向。正如竹内亮所说:“我们难以改变年龄大的那部分人的一些想法,因此,拍一些面向中青年群体的作品是我接下来的方向。”在谈及未来应如何促进中日之间的交往时,木村隆说:“这是一个难题,但必须要下定决心去做。中国是拥有14亿多人口的大国,日本也有1亿多人口,两国在政治体制、社会文化等多方面存在客观差异,交往时必须要彼此诚心实意。”

刘迪非常期待后疫情时代中日民间交流尤其是年轻人之间交流的恢复与扩大,因为这将有助于中日双方“平视心理基础”的构建。同时,刘迪也表示,中国更应该专注于自身发展,思考如何有效促进中日之间的交流。他告诉《环球时报》记者:“日本‘Z世代’对中国的客观认知逐渐增多,是很有意义的一个现象。或许我们无法改变一些日本人对中国的看法,但我们仍有理由坚信中日两国的下一世代,将生活在一个比现在更融洽且友好的氛围中。”

责任编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为您推荐

  • 【环时深度】在日本,为何“Z世代”对华更有好感?

    编者的话:“Z世代”通常指1995年到2009年出生的人,也就是俗称的“
  • 世界观点:坦克联盟首批将送来逾百辆坦克,乌克兰的新问题来了!

    中新网2月1日电 据路透社报道,当地时间1月31日,乌克兰外交部长库
  • 日本2月5000余种常见食品将涨价 全年"涨"声一片

    海外网2月1日电 据日本NHK电视台2月1日报道,日本2月份将有5000多
  • 世界速递!乌克兰国防部长访问法国

    中新社巴黎1月31日电 (记者 李洋)乌克兰国防部长列兹尼科夫当地时
  • 今日热搜:韩民间团体呼吁废除美“延伸威慑”政策

    新华社首尔1月31日电(记者周思雨 孙一然)韩国国防部长官李钟燮31
  • 菲律宾“慰安妇”幸存者敦促日本反省侵略历史

    新华社马尼拉1月31日电通讯:为和平与正义而奔走呼号——菲律宾“慰
  • 今日热议:“枪病”入髓折磨美国“病体” 悲剧接连不断谁之过?

    新华社华盛顿1月31日电(国际观察)“枪病”入髓折磨美国“病体”新
  • 每日讯息!IMF大幅上调中国经济增长预期 外媒:中国“所有开关拨向增长一侧”

    中国日报网1月31日电 1月30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发布《世界
  • 每日热议!把权力当“提货券”的市委原书记,犯案超90%牵涉土地

    中新网北京1月31日电(韦香惠)湖南卫视日前播出2022湖南反腐警示录《
  • 环球观察:外交部发言人:中方对巴基斯坦爆炸事件予以强烈谴责

    针对巴基斯坦一座清真寺近日发生爆炸造成人员伤亡一事,外交部发言人毛宁1月31日表示,中方对这一事件予以强烈谴责,坚决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
  • 全球短讯!跨省招人“忙” 招聘活动“热”——节后用工市场观察

    除重庆外,1月30日,广西柳州、甘肃定西、贵州贵阳、云南昆明等多地均发出返岗复工服务专列,其中不少是根据务工人员返岗需求定制加开。1月29
  • 世界微资讯!助企纾困 “春风”惠民 依法治税——透视2022年国家税收“成绩单”

    题:助企纾困 “春风”惠民 依法治税——透视2022年国家税收“成绩单”据了解,2023年,税务部门连续第10年开展“便民办税春风行动”,先行
  • 2022年我国送出超4.2万亿元税费政策“红包”

    国家税务总局副局长王道树31日介绍,2022年全年,我国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税缓费超过4 2万亿元,为助力稳住宏观经济大盘发挥了重要作用。分行
  • 奋力开新局 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2023年首月全国各地经济社会发展扫描

    题:奋力开新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2023年首月全国各地经济社会发展扫描 1月22日,农历新年首趟西部陆海新通道铁海联运班列从重庆团
  • 【天天新视野】全球连线|在华卢森堡人眼中的中国农村之变

    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宜州区刘三姐镇乍洞村曾是自治区级贫困村,全村有17个自然屯、14个村民小组,全村总人数182户619人,“十三五”期间,全
  • 关注:全球连线|一只“方”兔子背后的“中国意象”

    人们传统印象中的兔子是圆润乖巧的,但在中国明末清初画家“八大山人”朱耷的笔下,却有一只线条简约的“方”兔子。朱耷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8
  • 黑山旅游部门官员:中国游客的回归将提振全球旅游业复苏的信心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王婷婷):1月8日起,中国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 复工保春耕 人员农资设备保障有序到位

    央视网消息:新春伊始,湖南多地组织技术人员来到田间地头,整备农
  • 资讯推荐:美媒:中国经济在春节长假期间表现出增长势头

    海外网1月31日电 据彭博社29日报道,得益于中国优化疫情防控措施,
  • 人民币“跨境舞台”更大了

    中国庞大的进出口体量成为人民币跨境使用的坚实支撑。图为1月27日,
  • 每日报道:兔年喜迎“开门红”!春节消费火热 折射新一年中国经济的旺盛活力

    中国日报网1月31日报道,虎镇雄风留浩气,兔迎盛世启新程。人们在欢
  • 福建厦门翔安区:两岸同胞共建共享的美好家园

    【海峡聚焦】光明日报记者 马跃华 光明日报通讯员 林瑞声“走过
  • 全球快消息!新疆加快推进一批重大项目复工开工

    随着各地务工人员返工返岗,新疆一批重点项目陆续复工、开工。这几
  • 热点评!山东一男子千里骑行赴鄂答谢33年前“热饭恩”

    图为彭宪诠(左一)与笪云飞的妻子郑女士合影 宜昌市伍家岗警方供
  • 【世界播资讯】台媒:台湾自2月7日起取消大陆赴台旅客核酸检测

    【环球网报道】据台湾《联合报》报道,台湾地区流行疫情指挥中心指
  • 今日关注:综合消息:春“艺”盎然 海外民众沉浸体验中国传统文化

    新华社北京1月31日电 综合新华社驻外记者报道:连日来,“欢乐春节
  • 天天观热点:中方强烈谴责巴基斯坦白沙瓦清真寺爆炸事件 坚定支持巴方打击恐怖主义

    中新网北京1月31日电 (记者 梁晓辉 张蔚然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
  • 【世界热闻】国内首次!克隆技术在奶牛良种繁育领域取得新突破

    近日,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奶牛种业创新团队培育的“克隆奶牛”顺利
  • 世界观焦点:北京三里屯酒吧街即将启动建筑物隐患消除工程

    1月31日,60岁的魏先生在三里屯一酒吧外拍照留念。得知酒吧街关停的
  • 每日焦点!中国将对韩国来华旅客全员核酸?外交部回应

    中新网北京1月31日电 (记者 梁晓辉)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1月31日
  • 全球讯息:浙江青田3.8万侨胞回乡过年 中西融合为文旅市场增色

    在青田举行的新年庆祝活动。 青田县委宣传部供图中新网丽水1月30日
  • 实时焦点:芬兰外长称仍坚持与瑞典一同加入北约

    中新社北京1月31日电 综合消息:据路透社报道,芬兰外长哈维斯托30
  • 美军火商推出儿童版突击步枪 多名国会议员齐声谴责

    海外网1月31日电 据美国广播公司1月30日报道,美国一家军火商2022
  • 服务乡村、主动学习、提升技能,各地大学生抓住新机遇——用闪亮青春 创精彩事业

    核心阅读扎根乡村踏实工作服务乡亲、利用实习前的空当预习业务、初
  • 一名85后退役军人的“春天”

    春节,是河北省大名县亿帆家庭农场主张宁难得的清闲时间。在他位于
  • 一位三甲医院呼吸科医生的春节门诊

    舒适正在为患者听诊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刘昶荣 摄1月25日,大年
  • 美日荷达成协议将限制向中国出口部分尖端设备?外交部回应

    在1月30日举行的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有记者提问称,据报道,日本、
  • 每日聚焦:专访:看好具有强大驱动力和韧性的中国经济增长前景——访德国法兰克福金融与管理学院教授勒歇尔

    专访:看好具有强大驱动力和韧性的中国经济增长前景——访德国法兰克福金融与管理学院教授勒歇尔 勒歇尔认为,随着疫情防控政策不断优化,消
  • 中央冬春救助资金全部发放到位 累计帮助3200万名受灾群众温暖过冬

    本报北京1月30日电 记者日前从应急管理部获悉:中央冬春救助资金已
  • 天天快资讯:切实当好父老乡亲的健康守护人

    新春伊始,万象更新。兔年春节是我国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的首个长假
  • 天天观热点:相同的剧情 无解的问题

    “尼科尔斯的遭遇令人感到受伤、痛苦、愤怒。”“这样的事情一次又
  • 每日快看:“水危机”折射美国“环境种族主义”(观象台)

    近期,美国多地用水安全问题引发媒体关注。据美国全国广播公司报道
  • 外交部发言人:希望美国政府正视国内警察暴力执法和种族歧视问题

    新华社北京1月30日电 (成欣 胡了然)针对美国再曝警察暴力执法丑
  • 今日快讯:大东湖深隧的新春“守隧人”

    在湖北武汉主城区地下,每天有近60万吨生活污水通过大东湖深隧输送到远郊的污水处理厂。”  预处理站也是隧道的养护点位,项目运营团队就驻
  • 世界看点:镜头连中外丨四海同春品年味儿

    新华社记者刘潇摄 新华社记者李颖摄  ↑1月17日晚,游客在山东省郯城县郯国古城景区观赏彩灯(上);1月20日,在英国伦敦中国城拍摄的红灯笼
  • 每日视讯:用好大数据 丰富“菜篮子”

    制图: 汪哲平春节期间,多地加强重要农副产品生产运输,借助信息
  • 川渝实现近3万名科技专家资源共享

    近日,记者从重庆市人社局获悉:目前川渝已实现近3万名科技专家资源
  • 2022年我国服务进出口同比增长12.9%

    数据来源:商务部制图:汪哲平记者30日从商务部获悉:2022年,我国
  • 世界视讯!俄副外长:俄罗斯将用所有现有手段对抗美国

    【环球时报特约记者 柳玉鹏】“俄罗斯将用所有现有手段对抗美国欲
  • 每日播报!朝鲜批日本排污入海计划:只顾一己私利 与生态保护背道而驰

    海外网1月30日电朝鲜外务省1月30日在官网发文,批评日本政府将向海
  • 焦点热讯:荷兰阿姆斯特丹公务员发起罢工

    据《荷兰时报》报道,继上周阿尔梅勒、蒂尔堡和鹿特丹公务人员发起
  • 安倍回忆录预售火爆,曾因“敏感内容”延期出版

    【环球时报报道 记者林泽宇 环球时报特约记者 王颖】日本《读卖
  • 当前焦点!新疆和田地区和田县发生4.8级地震 震源深度10千米

    中新网1月31日电 据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官方微博消息,中国地震台网正
  • 世界焦点!商务部:2022年我国网络零售市场稳步增长 东北和中部地区增速较快

    商务部网站30日消息,商务部电子商务司负责人介绍2022年网络零售市
  • 环球微资讯!2022年GDP版图:江苏紧追广东,安徽进前十

    题:【中国新观察】2022年GDP版图:江苏紧追广东,安徽进前十 1月28日,江西省委书记尹弘在调研中强调,全力拼经济、奋战开门红,确保一季度
  • 财政政策积极有为 重点支出保障有力——财政部公布2022年全国财政收支情况

    财政部30日公布了2022年全国财政收支情况: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超20万亿元、支出超26万亿元。从具体税收收入项目来看,国内增值税比上年下降2

相关推荐

  • 每日讯息!IMF大幅上调中国经济增长
  • 每日热议!把权力当“提货券”的市委
  • 环球观察:外交部发言人:中方对巴
  • 全球短讯!跨省招人“忙” 招聘活
  • 世界微资讯!助企纾困 “春风”惠
  • 2022年我国送出超4.2万亿元税费政策
  • 奋力开新局 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新
  • 【天天新视野】全球连线|在华卢森
  • 关注:全球连线|一只“方”兔子背
  • 黑山旅游部门官员:中国游客的回归

阅读排行

  • 【环时深度】在日本,为何“Z世代”对华更有好感?
  • 世界观点:坦克联盟首批将送来逾百辆坦克,乌克兰的新问题来了!
  • 日本2月5000余种常见食品将涨价 全年"涨"声一片
  • 世界速递!乌克兰国防部长访问法国
  • 今日热搜:韩民间团体呼吁废除美“延伸威慑”政策
  • 菲律宾“慰安妇”幸存者敦促日本反省侵略历史
  • 今日热议:“枪病”入髓折磨美国“病体” 悲剧接连不断谁之过?
  • 每日讯息!IMF大幅上调中国经济增长预期 外媒:中国“所有开关拨向增长一侧”
  • 每日热议!把权力当“提货券”的市委原书记,犯案超90%牵涉土地
  • 环球观察:外交部发言人:中方对巴基斯坦爆炸事件予以强烈谴责

中陕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