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热点
  • 资讯
  • 财经
  • 要闻
  • 经济
  • 快讯
  • 科技
  • 滚动
  • 行业
  • 教育
logo
  • 中陕网首页 >
  • 中陕网 > 资讯 >
  • 正文

世界速看:长寿时代来临 晚年生活如何更有质量?

2023-02-13 09:21:15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11日在北京举行的第三届中国人口与发展论坛发布了《中国老年健康和家庭幸福影响因素跟踪调查》,调查显示,中国的长寿人口明显在增长。那么,这里所说的长寿,呈现出怎样的特点呢?


(资料图)

80岁及以上老人在调查对象中占比超七成

本次调查主要针对的是高龄老人群体,涵盖了26个省份,共采集17533份65岁以上的老人数据,其中百岁老人有3665位,90岁以上的老人有6000多位,80岁及以上老人占调查对象的71.2%。

八成老人日常生活照料由家庭成员提供

调查显示,居家养老仍是大多数老人的首选。在参与调查的老年人群体中,住养老机构的占2.9% ,与儿子同住占41.8% ,独居和仅与配偶居住的这两种情况加起来一共占比为45%。也就是说,参与调查的八成老人日常生活照料由家庭成员提供。社会服务和养老机构提供的照料服务约占5.32%,保姆提供的照料约为5.44%。80岁之前,提供照料的主体是配偶,80岁之后,子孙照料比重快速升高。

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贺丹: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的预测显示,到2050年我国80岁以上老人数量将会翻两番,可能会达到一点四七个亿,也就是说我们中国现在已经进入了长寿时代。

百岁老人具备三个显著特征

哪些因素促进老人长寿呢?

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贺丹:这次调查我们发现百岁老人的三个显著特征,一是心态平和,从来不为小事烦恼,第二个是膳食合理,保持了食品的多样性和均衡性,第三个是积极参与益智类活动,看书看报甚至还能上网冲浪。

调查还显示,数字化对老年人生活的影响将激增。65—69岁老人使用智能手机的占比超过五成,百岁及以上老人仍有1.3%使用智能手机,82.2%的老年人使用智能手机视频聊天。如今,一些养老院也在探索帮助老年人适应数字时代,拍视频、玩电竞、做直播……这些曾经是年轻人的专利,正在让老年人的生活变得更新潮。

长寿人口不断增加,老年人的晚年生活也要更有质量。从饮食起居到精神、文化需求,如何才能得到更好的照顾呢?

建设15分钟养老服务圈 让养老就在身边

“十四五”时期,我国将从轻度老龄化进入中度老龄化阶段,国家将建设15分钟养老服务圈,健全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的照护服务体系,让老年人不离开自己熟悉的社区,就近享受用餐、短期照料等服务。在河南安阳,当地规划区内31个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覆盖率达到100%,除了提供定期体检服务,还安排下棋、健身、书法等文化娱乐活动,丰富老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

河南安阳滑县城关街道白马社区居民 吴好贤:经常到这个地方来,来打打乒乓球,锻炼锻炼身体,下下象棋,身心挺好。

适老化改造 "小改造"撬动老人"大幸福"

让身边的居住环境更能满足老年人的生活需要,为此,今年很多地方将居家和社区适老化改造列入了民生实事清单。其中,山西省实施既有住宅自愿加装电梯提速工程,湖北、内蒙古、河南等地将重点为特殊困难老人家庭进行适老化改造。

湖北省咸宁市的王能华老人患有帕金森病多年,政府免费为他进行了居家适老化改造,还添置了护理床、坐便凳、洗澡椅等设施。

湖北省咸宁市咸安区岔路口社区新宁小区居民 王顺红:原来就用盆,给他擦洗。现在方便多了,洗浴凳又稳,不怕摔跤,带来很大的方便。

随着年龄不断增长,老年人对健康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加。此前发布的数据显示,目前已有超1亿65岁及以上老人获得健康管理服务,15个省份持续开展老年人失能失智预防干预试点,出台十项便利老年人就医举措,推动改善老年人就医体验。在上海等地,还通过家庭医生为签约老年人建立“一人一档”健康档案,提供家门口的健康服务。

长期护理险:破解"一人失能 全家失衡"

人口老龄化不只是“老年人的事”。目前我国有约4000万的失能老人。如何破解“一人失能、全家失衡”的难题?我国从2016年开始试点建立长期护理险制度,至今已覆盖49个城市、1.45亿人,缓解了很多家庭面临的经济和精神压力。

失能老人陈富景的妻子 孟秋华:护理员一来就帮他揉,我就轻松多了,白天来的好几个小时我能休息,办完长护险后才知道长护险这么好,又解决家庭经济困难,还有人帮着照顾,我说老头子有救了。

此外,专家指出,在居家养老仍是我国主流养老方式的当下,家庭成员也应该更重视老年人的情感,弘扬优秀的家风文化,这也是应对老龄化的重要举措。

低生育率时代 如何促进人口均衡发展?

11日举行的第三届中国人口与发展论坛上,除了老龄话题,生育话题也成为焦点。近年来,我国不断调整完善生育政策,调查显示,当前,我国正经历着人口和家庭的双重变迁,低生育率和家庭小型化趋势越来越明显。

调查显示,2020年,我国平均家庭户规模降至2.62人,较2010年减少了0.48人。家庭观念变化带来的延迟婚育、不婚不育,成为我国生育水平下行的最主要因素。全国适龄人口初婚年龄不断推迟,女性平均初婚年龄从20世纪80年代的22岁持续上升至2020年的26.3岁,初育年龄推迟到27.2岁。育龄妇女生育意愿持续走低,2021年平均打算生育子女数为1.64个,低于2017年的1.76个和2019年的1.73个,而作为生育主体的“90后”“00后”仅为1.54个和1.48个。

各地出台措施降低生育养育成本

近年来,各地相继出台政策措施,降低二孩、三孩家庭的生育、养育成本。山东济南规定,居民医保参保人员住院分娩医疗费医保实行定额支付,标准为3000元。职工生育保险参保人员住院分娩医疗费医保政策范围内报销比例为100%。四川攀枝花等地为二孩、三孩家庭每孩每月发放500元或600元不等的育儿补贴,直至孩子3周岁。 国家医保局近日表示,已将符合条件的生育支持药物,如促排卵药品纳入医保支付范围。今后将逐步把分娩镇痛和辅助生殖技术项目纳入基金支付范围。

大力发展普惠托育服务 解决养育难

此外,各地还通过增加普惠托育服务供给,解决婴幼儿无人照料的问题。浙江省嘉善县将社区托育纳入县域规划管理体系,打造“5分钟可及托育服务圈”。罗星街道居民詹娜平时工作比较忙,两周前她把两岁零四个月的孩子送到了家门口的社区托育园。

幼儿家长 詹娜:收费上我觉得还是比较便宜的,目前是1200元一个月,能接受,对我来说感觉还是比较便宜的。

到2025年,我国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将由1.8个提高到4.5个。

家庭建设是新时代人口发展的重要内容

如何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专家还建议,应该多措并举做好新时代家庭建设。中国计划生育协会常务副会长 王培安:将家庭视为公共政策的基本单位,在城镇化、户籍改革、就业、医疗、养老、社会保障、住房、税收等领域的政策创制中,充分体现保护婚姻家庭、鼓励家庭成员团聚的导向。

责任编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为您推荐

  • 世界速看:长寿时代来临 晚年生活如何更有质量?

    11日在北京举行的第三届中国人口与发展论坛发布了《中国老年健康和
  • 全国多地召开房地产企业座谈会:加大支持、提振信心

    近段时间,全国多地接连召开房地产企业座谈会,现场传递支持房地产
  • 奋斗的中国 新春加速度

    节后开工以来,全国各地各行业铆足干劲,工厂、写字楼、地铁,在一个个生产生活场景里,大数据观察到当下奋进的中国节奏持续加快,活力不断释
  • 天天快报!“外国小店”人气旺折射中国经济回暖

    开放的中国不仅吸引着大量外企,还聚集了一批有着异域风情的“外国
  • 综述:这种残酷的制裁必须早日结束——国际社会敦促美国解除对叙利亚制裁

    新华社开罗2月10日电 综述:这种残酷的制裁必须早日结束——国际社
  • 环球热点评!联合国人权专家指美国制度化警务文化纵容警察实施犯罪攻击

    中新社日内瓦2月11日电 在1月初美国两名非洲裔男子遭警察暴力执法
  • 世界即时:民主不应是美国搞霸权霸道霸凌的工具(钟声)

    美国在对外政策中大打“民主牌”,一再兜售所谓“民主对抗威权”虚
  • 全球今日讯!外媒:中国游客在柬埔寨受到热烈欢迎

    据墨西哥《珀蒂日报》网站柬埔寨版2月8日报道,中国游客终于回到了
  • 救援队影像日志·2月10日 | 争分夺秒 拯救生命

    【编者按】2月6日土耳其南部靠近叙利亚边境地区发生强烈地震后,来自中国的多支救援队紧急驰援。(蓝天救援队供图)  ↑2月10日,深圳公益救
  • 震中日记丨挽救生命的决心和信心不动摇

    新华社土耳其安塔基亚2月10日电  题:挽救生命的决心和信心不动摇
  • 前沿资讯!美方应向世界作出负责任交代

    新华社北京2月10日电  (记者董雪、曹嘉玥)就美国知名调查记者日
  • 警惕记忆丢失!阿尔茨海默病不是老年人“专利”

    近日,一则“19岁男孩患阿尔茨海默病”的消息冲上热搜。这一案例也
  • 广西梧州市一供销社负责人被绑架后家属疑付千万赎金 纪委监委:将调查核实

    据澎湃新闻报道,1月9日,广西梧州市供销合作社联合社党组书记、理
  • 天问一号火星环绕器“上岗”两周年 持续开展多维度探测

    新华社上海2月10日电(记者张建松)10日,远在火星执行全球遥感科学
  • 天天最新:步入“火星职场”两年 “天问一号”环绕器练就哪些本领?

    天问一号火星环绕器,效果图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八院 供图中新网上
  • 【世界独家】我国启动千种热带植物基因组计划

    2月10日,千种热带植物基因组计划在海南省三亚市崖州湾科技城启动。
  • 中国空间站全面建成后航天员首次出舱活动看点

    新华社北京2月10日电  题:中国空间站全面建成后航天员首次出舱活
  • 天天微速讯:新疆:企业开足马力忙生产 冲刺首季“开门红”

    【解说】新春假期过后,新疆各地工业、企业迅速组织人员复工复产,
  • 香港欢迎内地推出往来港澳人才签注 便利大湾区人才交流互动

    香港特区政府9日表示,欢迎内地相关部门宣布在2023年2月20日起在粤
  • 世界看热讯:新疆口岸新春“开门红”展现外贸活力

    6日上午,一列满载汽车零配件、冷柜、纺织品、大理石等货物的中欧班
  • 震中日记丨竭尽全力 拯救更多生命

    【编者按】土耳其南部靠近叙利亚边境地区6日发生的强烈地震造成土叙
  • 环球关注:“百万青年看祖国”活动在港启动 推动香港与内地青年交流

    由香港全国青联委员协进会主办的“百万青年看祖国”活动启动仪式9日
  • 特稿:寒冬有尽 春日可期——出境游有序恢复提振全球对中国经济的信心与期待

    飞机“过水门”仪式、红毯礼遇、政府官员迎接……时隔三年,中国出
  • 疫情渐散 春光正好

    半个多月前,疫情政策调整后的第一个春节从人们的小心翼翼中来了,
  • 环球看热讯:非媒:中国对非医疗援助尽显兄弟情谊

    参考消息网2月9日报道乌干达《新景报》网站2月6日刊登文章,题为《
  • 世界视点!日报:中国送餐机器人加速走向海外

    参考消息网2月9日报道据《日本经济新闻》2月8日报道,借助疫情后需
  • 全球热点!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河南筹措65亿元确保经济困难学生应助尽助

    为保障学生顺利入学完成学业,不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辍学,河南省
  • 当前最新:今天,一支“00后”主打的国家队出战洲际比赛

    为期三天的第10届亚洲室内田径锦标赛今天在哈萨克斯坦阿斯塔纳开赛
  • 当前讯息:村貌焕新、产业兴旺、乡亲创收 “能人回归”激活了乡村……

    日前,在湖北省十堰市郧阳区,一场场返乡能人座谈会正陆续召开,抢
  • 全球看点:是农民也是画家 新疆农民画渐成特色产业

    中新网乌鲁木齐2月10日电  (左丹丹)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昆仑山
  • 天天看热讯:巴基斯坦斯瓦特及其周边地区发生里氏4.4级地震

    当地时间2月10日,巴基斯坦斯瓦特及其周边地区发生里氏4 4级地震。
  • 环球观焦点:联合国秘书长:勿让制裁妨碍叙利亚震后救援

    新华社联合国2月9日电(记者 毛磊)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9日强调,
  • 墨西哥央行宣布上调基准利率至11% 达到历史新高

    墨西哥央行宣布上调基准利率至11% 达到历史新高 com-img { wid
  • 全球快报:公安部交管局部署加强新学期学生交通安全管理工作

    中新网2月10日电 据公安部网站消息,近日,全国中小学、幼儿园陆续
  • 世界新动态:星云法师圆寂 中国佛教协会致唁电表示哀悼

    中新社北京2月10日电 台湾佛光山开山宗长、国际佛光会创办人星云法
  • 马斯克脑机接口公司又遇麻烦 或涉非法转移危险病原体

    中新网2月10日电 据路透社报道,美国交通部当地时间9日表示,正在
  • 专家预计2023年中国经济有望实现良好开局

    中新社北京2月9日电 (记者 王恩博)2023年伊始,中国各地已掀起拼
  • 每日看点!神十五乘组圆满完成首次出舱活动 最优出舱方式是什么样的?

    从中国空间站上的首次出舱任务开始,每次出舱都会采用两名航天员在
  • 热头条丨最高检:对新型毒品犯罪一手抓打击 一手抓治理

    中新网2月10日电 最高人民检察院第二检察厅厅长元明10日在最高检厅
  • 前沿资讯!海南自贸港重点园区去年累计实现营业收入18246亿元

    据悉,2022年海南自贸港重点园区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261 48亿元,
  • 这就是信心|这些城市GDP超过万亿

    近期,各地2022年经济数据相继公布,我国内地有多座城市GDP规模超过万亿。
  • 春来市暖花先知——从“亚洲花都”交易大数据看消费加速回暖

    新华社昆明2月9日电(记者赵珮然、杨静)姹紫嫣红的鲜花、娇翠欲滴
  • 每日资讯:不负春光 逐梦星辰

    虽已立春,位于戈壁深处的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茫崖市冷湖镇
  • 短讯!航天基础试验机柜:空间站梦天实验舱里的“百宝箱”

    自2022年11月30日顺利进驻空间站组合体以来,神舟十五号航天员乘组
  • 天天微速讯:强信心·开新局|从“渝东粮仓”到“西部预制菜之都”——重庆农业基地产业升级观察

    小面、毛血旺、烤鱼……走进位于重庆梁平区的重庆市预制菜产业园展
  • 2万元!从促农增收的新成绩单说起

    大年初六,云南省彝良县角奎镇寨子村村民徐超就和680多名老乡一起,
  • 当前聚焦:山东加快数字政府体系建设

    记者从山东省大数据局获悉:山东日前印发出台《山东省数字政府建设
  • 即时看!青海纪检监察机关加强民生领域专项监督

    等了好几年的不动产权证,今天终于拿到了!”捧着证书,青海省格尔
  • 【世界新要闻】国家统计局:2023年1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1% 环比上涨0.8%

    2023年1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 1%。其中,城市上涨2 1%,
  • 环球今热点:中国救援队与土耳其救援队合作又救出一名女性幸存者

    在土耳其南部地震重灾区哈塔伊省安塔基亚市,中国救援队9日晚同土耳其救援队合作,又救出一名被埋在楼房废墟下的女性幸存者。在土耳其南部地震
  • 全球新消息丨泉州至金门“小三通”客运航线今起恢复通航

    2月10日,时隔近三年,作为福建沿海与金马地区直接往来重要通道之一
  • 环球百事通!人民日报海外版连发八文:开年红,信心增

    【侠客岛按】开门红,信心增。兔年新春,在一派暖意融融中火热开启
  • 今日关注:韩明起恢复发放中国公民赴韩短期签证

    中新网首尔2月10日电  (记者 刘旭)韩国政府决定从11日起恢复向中
  • 中国空间站全面建成后航天员首次成功出舱

    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拍摄的费俊龙成功出舱后挥手致意的画面。费
  • 我国基本建成世界第一大教育教学资源库

    记者9日从教育部获悉:我国已基本建成世界第一大教育教学资源库。目
  • 全球微动态丨全国冬小麦春管陆续展开

    眼下,全国冬小麦春管陆续展开,各地多措并举,夯实小麦稳产基础。

相关推荐

  • 全球今日讯!外媒:中国游客在柬埔
  • 救援队影像日志·2月10日 | 争分
  • 震中日记丨挽救生命的决心和信心不
  • 前沿资讯!美方应向世界作出负责任交
  • 警惕记忆丢失!阿尔茨海默病不是老
  • 广西梧州市一供销社负责人被绑架后
  • 天问一号火星环绕器“上岗”两周年
  • 天天最新:步入“火星职场”两年
  • 【世界独家】我国启动千种热带植物
  • 中国空间站全面建成后航天员首次出

阅读排行

  • 世界速看:长寿时代来临 晚年生活如何更有质量?
  • 全国多地召开房地产企业座谈会:加大支持、提振信心
  • 奋斗的中国 新春加速度
  • 天天快报!“外国小店”人气旺折射中国经济回暖
  • 综述:这种残酷的制裁必须早日结束——国际社会敦促美国解除对叙利亚制裁
  • 环球热点评!联合国人权专家指美国制度化警务文化纵容警察实施犯罪攻击
  • 世界即时:民主不应是美国搞霸权霸道霸凌的工具(钟声)
  • 全球今日讯!外媒:中国游客在柬埔寨受到热烈欢迎
  • 救援队影像日志·2月10日 | 争分夺秒 拯救生命
  • 震中日记丨挽救生命的决心和信心不动摇

中陕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