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早春时节,内蒙古率先在河套地区启动小麦播种工作,引导支持广大农户利用高标准农田多种粮、产好粮,促进粮食种植业稳产增收。
临河区光明村万亩粮食生产基地正在播种小麦。新华社记者李云平 摄
2月27日上午,2023年内蒙古自治区“春播第一耧”活动在巴彦淖尔市临河区狼山镇光明村万亩粮食生产基地启动。随着一声“开耧了”,20台耙地机、10台播种机同时作业,将麦种和肥料一起播撒进地里。光明村村民杨文华说:“今年我家120亩地全部种小麦,已经以3.6元/公斤的价格与企业签订种植订单。在小麦收割后,还能复种一茬白菜、燕麦草或水果萝卜。再加上各种农业补贴,预计每亩地的毛收入能达到2400元以上。”
在播种现场,随着发动机隆隆作响,一台台农机沿着田垄匀速前行、播种。光明村党支部书记郭成刚说:“今年我们采用北斗卫星导航技术精准播种,每千米播种作业偏差不超过2厘米,不会出现过去的重复种、漏种现象,既节省种子又能保质保量播种。每台播种机预计每天能种100亩地,播种效率进一步提高。”
光明村村民李新明告诉记者,过去全村耕地高低不平、条块杂乱,根本无法利用北斗卫星导航等现代化技术耕种,小麦单产很难提高。全村现已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所有耕地田成方、渠相通、路相连、旱能浇、涝能排,地力最少提升两个等级,80%以上的耕地都能规模化种植,每亩可增产粮食50公斤左右。他说:“我家有70亩地,过去种地至少需要半个月时间,现在两天就能全部种完。去年我种粮收入10多万元,今年打算多种几亩小麦。”
临河区光明村万亩粮食生产基地正在施肥。新华社记者李云平 摄
由于日照充足、土壤肥沃等因素,巴彦淖尔小麦具备蛋白质含量高、面筋质量好等优点。今年临河区鼓励广大农业合作社与农户联合建设小麦种植基地,确保小麦种植面积稳定在25万亩左右。临河区副区长赵国栋说,当地以村集体股份合作社、种植大户为主体,正在建设多个粮食高产高效标准化生产示范园区,实行统一耕种、管护、销售,进一步增加农民种粮效益。
巴彦淖尔市地处北纬40度农作物种植黄金带,拥有1100多万亩耕地,是我国优质中强筋小麦主产地。巴彦淖尔市农牧局种植业科负责人李东伟说:“我们继续实施各项惠农政策,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稳定小麦种植面积,继续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贡献。”
临河区光明村万亩粮食生产基地。新华社记者李云平 摄
巴彦淖尔农民种粮效益的增加折射出内蒙古农业生产正在实现良田种粮、稳产增收。内蒙古自治区农牧厅农田建设管理处处长林利龙说,截至目前,内蒙古已建成4989万亩高标准农田,占耕地总面积的29%,支撑全区三分之二以上的粮食产能。(记者李云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