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热点
  • 资讯
  • 财经
  • 要闻
  • 经济
  • 快讯
  • 科技
  • 滚动
  • 行业
  • 教育
logo
  • 中陕网首页 >
  • 中陕网 > 资讯 >
  • 正文

天天速递!从中央连提42次“力”看中国经济明年如何发力?

2022-12-18 08:53:17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12月18日电 (中新财经记者 谢艺观)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调2023年经济工作,提出“努力实现明年经济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不断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和活力”……

努力、有力、着力、加力、大力、合力、勠力、潜力、动力……记者注意到“力”字在会议通稿中被频频提及,全文一共出现42次。其中,会议通稿中的7个“着力”、3个“更大力度”、2个“大力”、2个“努力”,分别有何深意?记者采访权威专家进行了解读。

资料图。 李玉峰 摄


(资料图片)

7个“着力”环环相扣

通稿中“着力”一词共出现7次: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着力补强产业链薄弱环节;着力保健康、防重症;着力扩大国内需求;着力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着力发展实体经济;着力消除制约居民消费的不利因素。

值得注意的是,在强调“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和“着力保健康、防重症”时,都提到了“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

在中国社科院宏观经济智库研究室主任冯煦明看来,随着疫情进入新阶段,中央会将更多精力放在发展经济上来,加快促进经济恢复,推动高质量发展。

如何形成高质量发展合力,扩大国内需求、消除制约居民消费的不利因素、补强产业链薄弱环节、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等正是“着力点”。

在这些“着力点”中,颇受关注的是扩大国内需求。

“在明年经济五个方面的重点工作中,扩大内需被放在了首要位置。扩大内需上,恢复和扩大消费被摆在优先位置。”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资本市场研究院联席院长赵锡军向中新网“中国新观察”栏目表示。

在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看来,“消费是经济的压舱石,对于经济增长发挥着基础性作用。今年以来,消费主要受到三个方面的约束:疫情反复限制消费场景、失业率上升限制消费能力、信心不足限制消费意愿。”

那该如何恢复和扩大消费?专家认为,要消除制约居民消费的不利因素,这正是另一“着力点”。

赵锡军认为,一是要稳就业,让消费主体有收入。其次要提升消费预期,让居民去消费而不是储蓄。还可通过发放消费券或补贴等,提升居民的消费能力。另外,也要创造一个好的消费环境。

资料图。 中新社记者 杨可佳 摄

此外,此前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有“六稳”“六保”的提法,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法有所改变,变成“三稳”,即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其中稳增长被放在首位。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尚希认为,稳增长应当成为当前以及明年主要的任务。从短期应急而言,如果经济稳不住,各方面的风险都会衍生出来。从长期来看,发展是第一要务,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经济方面的挑战作为最主要的挑战。

“随着疫情形势逐渐改善,明年的政策目标预计更加聚焦于发展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中泰证券分析师周岳指出。

实体经济是我国经济发展、在国际经济竞争中赢得主动的根基,国家一直高度重视实体经济。此次会议也强调,“要着力发展实体经济”。发展实体经济,其中一个关键点就是,“着力补强产业链薄弱环节”。

赵锡军表示,“我国正在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想要国内大循环运转顺畅,除了要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产业链供应链也要保持通畅。”

“但目前国内产业链在某些环节还不稳定,一些关键核心技术存在‘卡脖子’的问题。另外,在一些新兴产业上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因此,需要创新突破。”赵锡军称。

资料图:厦门港海沧集装箱码头。中新社记者 王东明 摄

3个“更大力度”的开放

7个“着力”之外,通稿中还出现3个“更大力度”: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更大力度推动外贸稳规模、优结构,更大力度促进外资稳存量、扩增量,培育国际经贸合作新增长点。可以发现,“更大力度”的相关表述均出现在对外开放领域。

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经济政策委员会副主任徐洪才向中新网“中国新观察”栏目表示,疫情等因素影响下,今年外商投资表现较为疲弱,关键在于市场信心还没有完全恢复,只有更大力度开放,外资才愿意进来,因此,我们释放了扩大开放的政策信号。

“外商和外资的工作当前尤为重要,我国经济进一步向前发展,需要多方面的推动力量,外商和外资就是非常重要的一股力量。”赵锡军表示,“同时,进一步加强国内、国际经济的联系和往来,对于我国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国内经济的循环顺畅都有积极意义。”

“国际市场也是我们很重要的商品市场。无论是从供应链产业链稳定的角度,还是从市场开拓的角度,都有必要进一步拓展外商外资领域的工作。”赵锡军称。

2个“大力”各含深意

通稿中在“大力”这个词上有两方面的描述,“大力提振市场信心”和“要大力发展数字经济”。

——大力提振市场信心

记者注意到,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提“三重压力”:当前我国经济恢复的基础尚不牢固,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仍然较大,外部环境动荡不安,给我国经济带来的影响加深。

对此,温彬指出,今年以来,市场预期有所恶化,居民消费信心指数下降,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预期降至2020年初以来的最低水平,扩产投资的意愿并不强烈。

“在落实好中央一系列政策的基础上,如果社会心理预期和发展信心能够有效提振,那么中国经济有望更快走出疫情、实现超预期修复。”中信证券认为。

——大力发展数字经济

在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方面,会议指出,“要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提升常态化监管水平,支持平台企业在引领发展、创造就业、国际竞争中大显身手。”

长城证券分析师侯宾认为,数字经济的布局和建设,能够带动产业链上下游环节需求稳步向上。

“在数字经济、平台经济监管方面,常态化监管将取代重点集中专项监管。未来监管将以明确的政策红线,来规范数字经济、平台经济的发展,让监管有法可依,让数字企业、平台企业了解政策红线,以合理、合法的方式发展壮大。”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数字经济与金融创新研究中心联席主任盘和林表示。

“会议提出‘在国际竞争中大显身手’无疑会加速平台企业出海,现在平台企业最大的问题就是国际化不够。”上海社科院绿色数字化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易称,平台企业深化全球化布局已经提上日程。

2个“努力”明确目标

通稿中提到两次“努力”的地方分别是:努力实现明年经济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以新气象新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努力完成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

中国社科院宏观经济智库研究室主任冯煦明表示,2023年我国经济有望呈现加快恢复态势,经济增速将逐步向潜在增长率水平回归。在基数效应和二十大政策红利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预计全年有望实现5%以上的经济增速。

对于中国经济未来走势,会议也指出,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各项政策效果持续显现,明年经济运行有望总体回升。要坚定做好经济工作的信心。

冯煦明表示,会议多次强调提振信心,就是在做预期引导,向全社会传递明确的信号:随着疫情进入新阶段,中央会将更多精力放在发展经济上来,加快促进经济恢复,推动高质量发展。

在招商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张静静看来,5%不会是这一轮经济复苏的终点,从一般的短周期规律来看,可以期待复苏进程跨越明年、延续到后年。(完)

责任编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为您推荐

  • 天天速递!从中央连提42次“力”看中国经济明年如何发力?

    中新网12月18日电 (中新财经记者 谢艺观)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调202
  • 奋进中国|国潮何以潮

    圆滚滚的身子憨态可掬的表情这是北京冬季奥运会吉祥物“冰墩墩”它
  • 要闻速递:“阳过”图鉴

    现在,“阳”对大多数人,变成了一件很纠结的事儿。
  • 防城港沃柑首次出口新加坡 扩大农产品国际市场

    眼下,正是广西沃柑丰收的时节。在防城港市那良镇大村,近日接到新
  • 热讯:陕西富平优质柿饼出口韩国 拓宽市场助农增收

    马上快要到冬至了,霜降摘柿子、冬至吃柿饼。陕西富平县是闻名的柿
  • 【世界速看料】敦煌冬春旅游优惠力度加大 助推文旅行业复工复产

    为助推文旅行业复工复产,日前,甘肃省敦煌市发布冬春旅游优惠政策
  • 浙江乡村民宿游回暖 预计“两节”期间迎旺季

    12月16日,2022莫干山民宿大会暨浙江省“百县千宿”乡村共富论坛在
  • 图解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扩大内需」怎么做?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于12月15日至16日在北京举行。会议指出,明年经济
  • 孕产妇、哺乳妈妈发热、咳嗽该怎么办?如何护理新生儿?

    目前,全国多地陆续调整疫情防控措施,在这样的情况下,作为特殊人
  • 这三种情况应及时合理补充电解质

    水是构成人体成分的重要物质,占正常成年人体重的60-70%。人体水的
  • 当前快播:感染后为什么会复阳?重症有何表现?——专访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钟鸣

    记者专访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钟鸣,对大家关心的问题进行了解答。记者:潘旭、袁全、岑志连
  • 天天简讯:直面疫情不恐慌 科学应对稳心态

    面对新的疫情防控形势,在预防、感染、康复等阶段需要采取哪些措施,来听听专家怎么说。
  • 环球短讯!厄记者积极评价厄中医疗合作及中国援厄医疗队发挥的作用

    2022年12月14日,厄立特里亚知名记者菲克雷耶苏斯在厄主要媒体《形象报》上发表了题为《厄立特里亚-中国医疗合作:四分之一个世纪的进展》的文
  • 面对面热聊,中企出海“抢单”显成效

    “中国开始进军海外市场。”《日本经济新闻》16日报道称,随着中国
  • 当前热门: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年度发射收官 实现15连胜

    12月16日,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一院抓总研制的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成功将试验二十一号卫星送入预定轨道,
  • 视焦点讯!美商务部将36家中国实体列入美出口管制“实体清单” 商务部回应

    有记者问:美东时间12月15日,美国商务部发布公告,将25家中国实体
  • 每日头条!大棚西红柿新鲜上市 种植户增产增收

    点击图片,观看视频。最近几天,河南内黄县400多亩西红柿进入成熟期
  • 开门红!吉林查干湖冬捕正式拉开序幕

    点击图片,观看视频。每年冬天,吉林松原的查干湖都要进行大规模的
  • 享受个人养老金税收优惠政策“三步走”

    当前,个人养老金制度已在全国36个先行城市(地区)实施,凡是在先
  • 年终报道·2022奔向美好 | 你我身边的温馨瞬间

    点击图片,观看视频。2022年在奔向美好幸福的路上那些希望、收获、
  • 全球连线|高原护鹤员陈光会:守鹤十九年

    点击图片,观看视频。黑颈鹤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被称为“
  • 要闻速递:蓝皮书:良好亲子关系系降低未成年人网络沉迷关键因素

    中国网12月16日讯 近日,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心理与行为实验室以及
  • 今日关注:量增质升,外资投下“信任票”

    辽宁省沈阳市铁西区华晨宝马汽车新厂区是国家7个重大外资项目之一,
  • 环球短讯!“三新”发力,让经济跑出加速度

    快要过去的一年,大家都不容易,大家也都了不起。我们经历了世界变
  • 每日速递:加强国际合作 守护地球家园

    生物多样性使地球充满生机,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中国是世界
  • 定了!2023年国考笔试将于2023年1月7日、8日举行

    中新网12月16日电 据国家公务员局官方网站消息,国家公务员局16日
  • 美《外交政策》杂志:为什么美国想干蠢事,拦也拦不住

    美国《外交政策》杂志12月13日文章,原题:美国想干蠢事,拦也拦不
  • 面对疫情防控新形势 我们依然要慎终如始

    随着“新十条”在各地落地落细,目前我国疫情防控面临新形势:各地
  • 疫情防控新阶段 重点人群要重点防护

    随着奥密克戎病毒致病力的减弱、疫苗接种的普及、防控经验的积累,
  • 当前速读:证监会回应中美审计监管合作进展:各项工作进展顺利

    中新网12月16日电 据证监会网站16日消息,中国证监会新闻发言人就
  • 【全球报资讯】外国00后"读者"变"作者" 中国网文为啥火遍全球

    近年来,中国网络文学出海取得极大进展,市场显现规模化效应的同时
  • 外交部:美国已成为多边贸易体制的破坏者

    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主持今天(15日)举行的例行记者会。有记者提问
  • 天天观察:明年会更糟吗?民调显示:美国八成选民对经济持负面看法

    据美国福克斯新闻频道网站12月14日报道,岁末将近,美国人对经济的
  • 时讯:【世界说】FBI最新报告严重低估美国仇恨犯罪 批评人士批其不可原谅:抹杀了少数裔群体的遭遇

    据美国国家广播公司新闻网(NBC News)报道,美国联邦调查局(FBI
  • 普京提出明年俄罗斯六大任务

    中新社莫斯科12月15日电 (记者 田冰)俄罗斯总统普京15日在俄总统
  • 全球消息!中方反对将反恐问题政治化工具化

    新华社联合国12月15日电 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张军15日在安理会“恐
  • 热点聚焦:网络视频曝光乱象调查:随意拍摄曝光他人或踩法律红线

    记者调查网络视频曝光乱象随意拍摄曝光他人或踩法律红线□ 本报记
  • 世界热文:中国代表呼吁国际社会加强协调合作 阻遏恐怖势力蔓延

    中新社联合国12月15日电 联合国安理会15日举行“恐怖行为威胁国际
  • 美《大西洋月刊》:美国进步的时代为什么终结?

    美国《大西洋月刊》12月12日文章,原题:美国进步的时代为何终结?
  • 当心,疫情防控中编造谣言是要付出代价的

    从“今晚全城大消杀”到“自来水加大氯气注入”,从“核酸采样有毒
  • 天天微资讯!我们终将走出疫情

    国家卫健委14日宣布,从即日起不再公布无症状感染者数据,因为当前
  • 三年:三问三答

    随着各地疫情防控措施的优化,全国疫情防控进入了新的阶段。不少人
  • 今日讯!新冠保险纷纷下架,抗原阳性不给赔,怎么办?

    中新网12月15日电 (中新财经记者 谢艺观)人“阳”了,保险赔付款
  • 环球快报:法国队击败“大黑马”摩洛哥 连续两届杀入世界杯决赛

    中新社多哈12月14日电 (记者 王曦 卞立群)14日晚间的卡塔尔世界
  • 天天即时:成都首次发现的秦简或改写历史:蜀郡西工在汉代之前已设立

    12月14日上午,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在成都考古中心向媒体展示了两枚
  • 环球快讯:辉瑞新冠药,“阳了”就能吃?

    【国际战“疫”行动】◎本报驻以色列记者 胡定坤据国内多家媒体12
  • 新资讯:中国成功发射遥感三十六号卫星

    中新网北京12月15日电 (马帅莎 喻鹏 王茄欢 胡煦劼)北京时间12
  • 全球视点!
    我国油气生产保持良好势头 海洋能源成为重要增长极

    海洋能源成为重要增长极地缘冲突下全球能源格局如何变化?我国海洋
  • 环球聚焦:
    我国首套盾构机用8米直径主轴承研制成功

    盾构机是国民经济和基础建设的重大装备,承载着穿山越岭、过江跨海
  • 全球新消息丨
    拧紧“安全阀” 各地政法机关加强涉企安全风险治理

    各地政法机关加强涉企安全风险治理履职尽责为企业生产拧紧“安全阀
  • 每日热文:《自然》公布影响2022年科学进程十大人物

    北京大学基因组学研究人员曹云龙入选《自然》公布影响2022年科学进
  • 精准呵护1亿个体户 多项新举措服务个体工商户发展

    精准呵护1亿个体户个体工商户可直接向市场主体登记机关申请办理变更
  • 热点在线丨未来3年向非洲提供550亿美元?美非峰会前,白宫忙“口头承诺”

    【环球时报驻南非、美国特派特约记者 闫韫明 李准 环球时报记者
  • 【当前热闻】升级!英国跨行业大罢工汹涌开启,苏纳克连开两场会议应对挑战

    罢工升级!因劳资纠纷不可调和,英国多个行业近日纷纷出炉罢工计划
  • 环球今头条!呼吁!如果确定“阳”了,丢垃圾时请做好这件事

    家里有阳了该怎么消毒?这几天很多网友都在发文讨论有一位网友的建
  • 天天快报!三大电信运营商删除行程卡用户数据 保障个人信息安全

    央视网消息:根据“通信行程卡”公众号公告,12月13日零时起正式下

相关推荐

  • 图解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扩大内需
  • 孕产妇、哺乳妈妈发热、咳嗽该怎么
  • 这三种情况应及时合理补充电解质
  • 当前快播:感染后为什么会复阳?重
  • 天天简讯:直面疫情不恐慌 科学应对
  • 环球短讯!厄记者积极评价厄中医疗
  • 面对面热聊,中企出海“抢单”显成
  • 当前热门: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年度
  • 视焦点讯!美商务部将36家中国实体
  • 每日头条!大棚西红柿新鲜上市 种植

阅读排行

  • 天天速递!从中央连提42次“力”看中国经济明年如何发力?
  • 奋进中国|国潮何以潮
  • 要闻速递:“阳过”图鉴
  • 防城港沃柑首次出口新加坡 扩大农产品国际市场
  • 热讯:陕西富平优质柿饼出口韩国 拓宽市场助农增收
  • 【世界速看料】敦煌冬春旅游优惠力度加大 助推文旅行业复工复产
  • 浙江乡村民宿游回暖 预计“两节”期间迎旺季
  • 图解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扩大内需」怎么做?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
  • 孕产妇、哺乳妈妈发热、咳嗽该怎么办?如何护理新生儿?
  • 这三种情况应及时合理补充电解质

中陕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