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耕备播生产现场一派繁忙景象。本报记者 苏烽 摄
本报记者 苏 烽 通讯员 都组宣
春风和煦,高原大地渐渐复苏。
【资料图】
“香日德”,这个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都兰县的农业现代化发展基地、促进当地农牧民群众增收致富的“锦绣粮仓”,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全国两会精神的号角声中,焕发出勃勃生机。
时值三月中旬,走进农垦文化色彩浓郁的香日德镇,街头巷尾散发着春耕备播的忙碌气氛。采购农资种子、搬运化肥农具、维护修整农机机械……乡亲们的繁忙都绕不开一个“农”字。
“刚刚结束的全国两会给乡亲们又带来了更多的好政策,大家都铆足了劲儿,今年一定会继续增产。”连日来,全镇掀起学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的热潮,以种地为生的龙万林对未来充满了信心和期待。
“为了让我们安心种好地,镇上严抓市场监管,现在我们不用挑选就能买到品质优良的种子,可省下不少功夫。”龙万林扛着一袋小麦种子从农资销售门店走出来。
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当下,正是抢抓农时、促生产的关键时期,这对于拥有0.97万公顷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的香日德镇来说,更是筑牢粮食安全和促进农民增收的要义所在。
“这就要求党员干部要走到农民的前头。”全国两会召开后,香日德镇党委政府第一时间组织全镇党员干部认真学习会议精神,并结合当前开展的春耕备播工作,主动作为,不断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加快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动力。
桑吉是专事镇上农牧发展的副镇长,每年这个时候都是他最忙碌的时候。召集各村(社)制定春播生产计划,到农资销售门店进行摸排调研,到田间地头了解春耕备播生产情况……见到桑吉时,他正在镇上的农资销售门店对种子、化肥、农具等农资供应情况进行调查。“种子供应方面很充足,但化肥还是有些紧张。”走访了镇上2个较大的农资销售门店后,桑吉发现今年部分化肥价格有所上涨,有的门店还存在化肥储备不足的情况。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定和扩大粮食播种面积,扩种大豆油料,优化生产结构布局,提高单产和品质。’这就要求我们要提早行动,做好各项农资供应保障工作,稳步扩大粮食播种面积。”桑吉说。
目前,香日德镇紧抓农资管理,对各村(社)农机、农具、种子、化肥等进行全面统计,摸清供需情况,做好余缺调剂,同时,严查假肥料、假农药和违法、违规经营行为,从源头确保种植农户安全用种、用肥、用药、用膜。
伴随着春耕备播工作平稳有序推进,政策宣讲活动如春风化雨般,将党的惠农政策沁润群众心底,提振着乡亲们增收致富的信心。
一个春日的午后,上柴源村70多岁的马月香在屋里来回踱步,正为自家种的几亩小麦发愁。
听到大门口传来动静,马月香走出院子,迎面而来的是村党支部书记万福和驻村第一书记额日敦巴尔。他们前来给老人宣讲全国两会精神,顺道解决老人的烦心事。
“国家对我们农民越来越好,真是打心底里感激啊!”听着细致地宣讲和解读,老人感触地说。
“婶子,今天我们不仅给您带来了好消息、好政策,还要给您解决问题。”说着,额日敦巴尔指向院子里的化肥和种子向老人保证,这几亩地不会撂荒,村委会将帮忙协调耕种。
近年来,粮食作物效益低,农民种植积极性不高,村里许多年轻人外出务工,只剩老年人和妇女儿童。“通过政策宣讲,我们要鼓励村民重新树立种田的信心,为接下来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做好准备。”万福说。
过去,不仅是上柴源村,还有柴兴村、幸福村、联盛村、兴盛村等全镇的几个粮食主产区,都面临着同样的问题。要保证党的强农惠农政策落到实处,解决好区域农业生产规模不足的瓶颈,这对香日德镇党委政府来说是前所未有的挑战。
距香日德镇政府6.4公里的柴兴村,是一个由108户358人组成的农业村,全村拥有耕地面积176.13公顷,人均耕地面积只有0.5公顷,村民很难通过种植小麦、青稞等粮食作物增收致富。
面对困难和挑战,香日德镇通过全面调研和精细策划,进一步强化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薄弱环节,以农业规模化种植为基础,加速产业结构调整,引导柴兴村、幸福村、联盛村、兴盛村实施866.6公顷的农村土地托管项目。
“把地交给村集体来种,自己浇浇水就行,最后还能分红,真是做梦都不敢想!”柴兴村村民杨晓鹏是村里实施农村土地托管项目后的受益者之一。
在柴兴村都兰昌辉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的库房里,负责村里土地托管项目的理事长包昌辉正忙着从卡车上卸下春耕备播所需的化肥,“‘托管’就是把村民们的地交给村集体或者家庭农场进行统一种植、管理和销售。去年,我们村仅靠种植小麦、青稞就收入了近10万元。”包昌辉对今年的春耕计划信心十足,目前合作社已经储备了800吨化肥,今年打算继续扩大“托管”面积,辐射带动更多的村子,让大家都能种粮挣到钱。
人勤春来早。“要守牢粮食耕地红线,保证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只增不减,加速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落实好党的各项惠农政策是关键!”香日德镇镇长王福君表示,全镇上下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全国两会精神,以乡村振兴“八大行动”为指引,以产业强镇为抓手,努力探索独具特色的乡村振兴道路,进一步促进“三农”工作高质量发展。
《青海日报》(2023年03月19日 第1版:要闻)
声明:以上内容除注明来源稿件外,均为青海日报原创稿件,未经书面许可严禁转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