傣族辅警依庄扁向村民普法。记者郭兴荣摄
(资料图)
扫一扫 看视频
近段时间,西南边陲小城磨憨镇的气温飙升至38摄氏度。4月12日午后,忙完农活后,曼庄村委会大龙哈村的村民没有急着回家喝茶乘凉,而是纷纷赶往村口学习室——这一天,是昆明市公安局磨憨—磨丁经济合作区分局入村普法的日子。
“叔叔孃孃们,自烤酒么少打给人家喝点,喝出事情要负责呢噶!”“热归热么,骑摩托头盔还是要戴起……”学习室内,经合分局法制大队傣族辅警依庄扁身穿“藏青蓝”,用一口流利的傣语讲解着法律法规,一身传统服饰的傣族孃孃笑得前仰后合,现场氛围轻松活跃。
这是经合分局首次尝试“双语”普法。自普法强基补短板专项行动开展以来,经合分局依托“国门警务”特色,以多元化方式让“法治之花”绽放在国门边境。
双语普法讲群众听得懂的话
磨憨镇傣族、瑶族、哈尼族等少数民族世代混居。尽管民风淳朴,但由于群众对法律法规缺少认知,导致在发生矛盾纠纷时,会出现对具体问题处理失当的情况。
在云南,不谋民族工作就不足以谋全局。结合磨憨独有的“民族+农业”的特殊人口结构特点,经合分局按照“人人都是普法员、人人都有责任田”的普法思路,将民、辅警全员分配至磨憨辖区2个社区6个村委会66个自然村充当普法网格员,并形成普法强基网格责任清单。
普法宣传最重要的是得让群众听得懂、能理解。经合分局法制大队大队长李昊介绍,此次普法宣传之所以加入傣语普法环节,为的是更精准、更快速地让群众学习到法律法规知识。
“用傣语为大家普法的这名辅警是地地道道的傣族,对村民的生活习惯、文化特色十分熟悉,在开展普法宣传时,更知道该如何与群众沟通。”李昊说,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法制大队还将结合各村寨民族文化特色,继续开展一系列“双语”普法宣传活动,确保少数民族群众听懂、理解法律法规,打通普法宣传“最后一公里”。
巡边普法在抵边村寨开展工作
素有“南国雨林,醉氧之都”之称的磨憨与老挝接壤,辖区范围内有33公里的国边境线,“一寨两国”的抵边村寨不在少数。
磨憨派出所教导员赵小飞介绍,在抵边村寨开展普法宣传工作非常重要。为了铸牢少数民族群众边境安全意识,除了日常入村入户外,民警们还会在和村民共同开展边境巡逻工作时,结合日常发生的真实案例,对村民开展普法教育,充分利用“同吃同住”的机会,让村民们在潜移默化中铸牢法治意识,让抵边村寨村民在涉边问题上知法懂法用法。
与此同时,结合辖区强边固防工作重点,派出所民警积极推行“强边固防”法治宣讲“小课桌”,将“以案释法”“释法明理”作为普法关键环节,培养人民群众的国家安全大局观,以身边事教育身边人,一村建一个普法微信群,将普法宣传信息、视频、报道发送到微信群内,及时传达给群众,努力构建多维覆盖的普法宣传阵地。
入校普法让法律意识深入人心
作为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青少年群体普法工作是一项“必要工程”。
“警察叔叔来啦!”刚踏入尚勇小学的大门,经合分局民警陶国柱立刻被学生团团围住。由于时常入校开展普法宣传,学生都把他当成了“大朋友”。“每次警察叔叔来学校,都会带我们做游戏,给我们讲故事,让我们边玩边学习法律知识。”三年级2班的赵同学说。
为了提高边境少年儿童法律法规意识,经合分局重点拟定了一系列校园法治宣传材料,深入辖区5所学校开展防范欺凌、防范电信网络诈骗、防范安全风险等法治宣传教育工作,教导学生如何直面青春期的迷茫及生活中的矛盾,倡议学生做家庭小小法律宣传员、监督员。
普法强基补短板是一项需要常态化、长效化开展的重点工作,工作是否到位,在于群众是否喜闻乐见。据统计,截至目前,经合分局共出动警力37人次,警车12辆次,发放宣传单578份,入户走访重点人员22人,宣传教育22人,制作法律明白书5份,境外人员走访23人。为确保留居的外国人严格遵守中国法律法规,民警与留居的外国人签署停(居)留承诺书、担保书各17份。 (昆明日报 记者王子仪)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