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记者手记】
光明日报记者 刘 坤
“前几年,家乡建了光伏电站,我就在电站从事运维工作,收入比以前明显提高了”“我们借助当地丰富的风光资源,开发出一系列旅游景区,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打卡’,吃上了‘风光饭’”……我国在内蒙古、青海、甘肃等地加快建设大型风电光伏项目,为当地群众带来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
“十三五”时期,我国重点开展了农网升级改造等扶贫工程,特别是创新实施光伏扶贫,累计建成2636万千瓦光伏扶贫电站,惠及415万贫困户,成为农村地区搬不走的“绿色银行”“阳光银行”。
目前,我国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新能源发电体系。截至2022年年底,风电光伏发电总装机规模分别达到约3.65亿千瓦、3.93亿千瓦,多年位居世界首位。2023年上半年,全国风电新增并网容量2299万千瓦,其中陆上风电2189万千瓦、海上风电110万千瓦;全国光伏新增并网7842万千瓦,同比增长154%。
众所周知,发展新能源是协同推进减污降碳的有效手段,既能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也能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长远来看,应立足基本国情,因地制宜、科学有序推进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塑全球能源格局,谁能在科技创新中占领“制高点”,谁就能在竞争中占据先机。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必须牢牢抓住创新这个“牛鼻子”,推行“揭榜挂帅”“赛马制”等创新机制,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
同时,积极培育发展新模式新业态,更好实现惠民利民。比如,利用乡村建筑屋顶、院落空地、田间地头、设施农业、集体闲置土地,通过村集体土地作价入股、农民参股等方式,推进乡村分散式风电和分布式光伏发展,在提升乡村绿色电力自给率的同时,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又如,推动光伏发电与5G基站、大数据中心等信息产业融合发展,推动光伏在新能源汽车充电桩、铁路沿线设施、高速公路服务区及沿线等交通领域应用等。
未来,我国新能源产业一定能够实现高质量发展,涌现出更多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为群众带来更多获得感、幸福感。
《光明日报》(2023年08月07日 05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