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4月3日讯 (记者李明艳)4月3日至4日,以“推动国家翻译能力建设促进中外文明交流互鉴”为主题的2023中国翻译协会年会在北京召开,从事翻译工作36年的复旦大学日本研究中心教授徐静波获“资深翻译家”荣誉称号。徐静波在接受中国网记者采访时表示,翻译工作是连接中外、沟通世界的桥梁纽带,是文明互鉴的重要途径,在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当前,随着中国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世界各国对中国的关注度也在不断提升,中译外领域迎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
翻译工作联通中外 帮助国人了解世界
1983年,徐静波毕业于北京语言大学日语语言文学专业,后在复旦大学中文系取得文学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迄今为止,他已经出版过18本译著,内容涵盖文学、历史等领域,主要代表作有芥川奖获得者高树信子的长篇小说《把时光染成蓝色》,吉本芭娜娜的小说集《白河夜船》,以及《魔都》《秦淮之夜》《中国色彩》等,为中国读者打开了阅读日本名著佳作、了解日本文化思想之窗。
【资料图】
徐静波说,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处于相对比较封闭的状态,对外部世界了解不足,有时难免在与世界的对话中表现滞后。后来,随着大量外文翻译文章的刊发和书籍的出版,这一状况得到了极大的改变。国人能够通过这些译作看到一个相对真实的外部世界,包括各国的国情和人们的思想理念,从而确保我们在国际交流中能够掌握主动。
同时,这些作品还直接推动人们了解和学习其他国家的文化、历史、传统、习俗等,在极大开阔国人视野的同时,也促进了国家间的民间交流。以日本相关翻译为例,经过了几十年的努力,我国已经几乎将所有重要的日本文学作品都译成了中文;此外,近年来也有诸多对日本建筑、庭园、饮食、美术、服饰等的介绍和研究著作的译作出版。这些都有助于普通读者全面而深入地了解日本,为两国人民展开友好积极的交流打下基础。
世界对中国关注度提升 中译外领域迎来新机遇
近年来,国内外形势急速变化,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世界各国对中国的关注度也随之不断提升。人们感兴趣的内容不再仅限于中国悠久的历史文明或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欣欣向荣的新经济模式、前沿尖端的数字化城市建设、日渐崛起的文化创新……这些中国经济发展带来的巨变,已经成为世界人民认识中国、了解中国潮流的全新标签。在这样的形势之下,为外国人搭建了解中国的通道与桥梁成为翻译事业的一项重要内容,中译外工作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徐静波认为,此次中国翻译协会年会以“推动国家翻译能力建设促进中外文明交流互鉴”为主题,就是确立了一个正确的航向。在当今社会发展的新时期,我们自然需要继续翻译介绍国外的最新成果以及尚未涉及的经典,但同时,我们也必须要提升翻译品质,把全新的、开放的、发展的中国推介给想要了解她的世界各国人民。
实际上,中译外这项工作也是目前外国翻译界正在加强的内容。据徐静波介绍,近年来,日本翻译界对中国的关注度也在发生改变。日本翻译界当前对中文的外译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个是现实,一个是历史。中国经济的现状和前景无疑一直牵动着很多日本人的目光,他们对中国发展带来的巨大变化大抵都怀有关切和兴趣;此外,他们也会比较留意中国社会中出现的新动向、新趋势。例如,刘慈欣的小说《三体》刚一出版,就以其新颖的内容和精巧的构思迅速受到日本的关注。该书的日文译本于2019年出版,而最新的日文科幻剧动画版也将在今年推出。此外,在历史方面,中国学界最新的历史研究成果也一直受到很多日本读者的追捧。
人工翻译还不会被AI全部替代
近来,人工智能ChatGPT横空出世,引起全球震动。在人们预测哪些领域的工作将被取代时,翻译界首当其冲被排在了前列。徐静波认为,ChatGPT的出现总体而言是人类科技的进步,它带给人类的裨益必将远大于弊害。当前,AI的确已经对很多领域构成了巨大挑战,但对翻译界的影响还需要进行缜密细致的评估。在徐静波看来,或许部分领域的人工翻译将会被取代,但是细腻的、风格独特的文学翻译等目前或许还很难被替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